标签:
校园 |
分类: 《大学生》—精彩文章 |
http://www.chinacampus.org/xkkt/UploadFiles_3560/200710/20071011111822147.jpg“爬竿理论”" TITLE="人才新地图的
在职业规划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期望直接冲上职业发展高速路的大学生们,对于“行业”投注了越来越热切的目光。可以说,每个大学生毕业以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融入某个特定的行业,在职场大象限上找到自己的坐标。很多人已经发现,一线城市虽然行业更加齐全,基础设施、人才环境也处于明显的优势,却不可能在任何行业都为从业者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深圳的电子、外贸、珠宝、钟表等行业全国领先,可图书出版业无法望武汉、桂林之项背;广州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报业精英,可电视传媒的影响力跟长沙比起来恐怕要逊色几分。
“选竿”看两点:根基和潜力
在确定自己坐标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一是基础性的综合环境,包括人才环境、生活环境等,这是跨行业的;二是自己的意向行业在不同地域已有的发展水平;三是意向行业在不同地域尚未挖掘出来的发展潜力。后面两项更加重要,尤其是发展潜力,如果把握的好,就能从“爬竿”变成“撑竿跳”。
已有的行业发展水平比较容易判断,多看些财经类或行业性的报刊、杂志、网站就能了解大概。而发展潜力的衡量则需要综合分析相关政策、自然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比如,天津目前的金融业距离上海、深圳仍有很大差距,但根据已有的相关政策来判断,天津的金融业正在酝酿一次巨大发展的黄金期。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担任天津市市长以来,在金融领域可谓是雄心勃勃,立志要加强天津的金融业改革创新,进而将天津打造成北方的经济中心,多家中外银行和金融机构已经在滨海新区抢滩登陆,关于天津将成为中国第二个浦东的言论更是不绝于耳。
如果说行业就像竿子,那么就业的过程也就是选择竿子的过程。基座是城市的大环境,竿子的实线就是行业的发展现状,虚线就是发展前景。图中,二线城市乙显然能给行业人才提供最大的上升空间,
以乳制品行业为例。深圳作为一个一线城市,汇聚了大批高科技企业,但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却相当有限,虽然卡士、晨光也算成功,但毕竟只是区域性品牌。而呼和浩特虽然只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内陆城市,却集中了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而且有众多中小乳制品企业和乳业研究机构,被冠以“中国乳都”之称可谓是实至名归。广东潮州的雅士利虽然是一个全国性的成功品牌,但潮州的经济无法跟广东其余大部分地市媲美。所以,对于一个想在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毕业生来说,在以上三个城市中进行选择时,先后顺序应该是:呼和浩特、深圳、潮州。
移动人才时代,别在一根竿子下傻等
当然,毕业生未必有足够大的选择空间。现实可能是——他毕业后直奔呼和浩特,可是伊利不要他,蒙牛不要他,其余的乳制品企业和研究所也都不要他。而另外一个地方的乳业公司却对他产生了兴趣。在这种时候,该如何选择呢?另一个问题就这样浮出了水面:选择了某根竿子并且往上爬了一定高度以后,还能不能换到别的竿子上去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中国的行业优势往往已经不为一个城市所独占,在几个齐头并进的地区选择任何一个,都会给你带来通用的行业竞争力。
以彩电行业为例。目前国内彩电行业的几大企业主要有深圳的创维、康佳、TCL,青岛的海信、海尔,绵阳的长虹,厦门的厦华等。假如某大学生的目标是做显像管研发工程师,可毕业时没能进入这些公司,不妨考虑先去上海金星、南京熊猫、福州福日等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再跳槽到海信、TCL等公司,或者去飞利浦、三星等外企设立在上海、深圳等地的研发机构。
因此,大学生就业需要考虑的,已经远远不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了,而是要选择能为自己提供最大发展空间的地域。如果要做房地产策划,肯定得去大城市,可如果是要从事重型机械、有色金属等行业的工作,一线城市的资源恐怕就相形见绌了。
文/覃彪喜 责任编辑:陈惊鸿 本文刊登于《大学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