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流大学里的新词儿

(2007-12-10 12:53:55)
标签:

哈佛

耶鲁

斯坦福

达特茅斯

麻省理工

分类: 《大学生》—精彩文章

刊登于11月《大学生》杂志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主持/尹颖尧

斯坦福大学“网根” 达特茅斯大学心病不是“耻辱”病 耶鲁大学野心”就是上邮票 麻省理工学院未来地热逞能

 

哈佛大学《Fifteen Minutes》
经济:交费有理

 

2006年,6715名大学生在哈佛大学注册,平均每人交学费30,122美元,总学费为两亿两百万美元。这一年,哈佛累计发放助学金九千九百七十万美元,哈佛学子实交学费一亿两百三十万美元。这个数字不是个小数目,但截止2006年,哈佛收到的捐款已达349亿美元,学费只占349亿美元的0.3%,并且,捐款额保持每年57亿美元的增长。


哈佛是出了名的“有钱”。有的人戏称哈佛的“收入”比某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还多。这样一所富足学校还收学费,是不是有点过分?


捐款有限的流动性。哈佛每年确实收到数额庞大的捐款,但很多捐款人指定了捐款的用途,这使得哈佛的钱很难自由进入最需要用钱的领域,其中包括向学生提供经济援助。


其二,这涉及到一个颇具争议的哲学命题——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免费的大学教育吗?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哈佛便减免经济收入低的家庭的子女的学费。2004年,哈佛大学承诺:年收入低于4万美元的家庭的孩子上哈佛可不用交学费。4万美元这个数字在不断地上升。另一方面,美国的公立大学体系完善,能保证每个大学生都能接受大学教育。难道私立大学也有这个义务?难道美国证券期货商、CEO等有钱人送子女上哈佛,哈佛也必须提供免费教育?即便哈佛大学做出不收学费的规定,绝大多数的美国有钱人也不会同意的——“没这个必要。”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Progressive》
政治:新名词“网根”

Google、博客、YouTube,又一个网络新词汇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网根”(netroots)。
“网根”由“互联网”(internet)和草根(grass roots)结合,它强调技术革新,尤其是博客、维基等对传统政治参与的一种革命性冲击。与“e-民主(电子民主)”不同的是,“网根”更多地带有中间偏左翼色彩,在美国社会则是一种激进网民与保守精英的对抗。2004年美国大选期间,总统候选人霍华德?迪恩利用网络工具,筹集了500万美元,并赢得了成千上万网民的支持,虽然他没能参选,但是他的竞选运作方式直接导致“网根”的诞生。
“网根”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愈演愈烈。在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入主国会和网根们鼎力相助有直接的关系。在弗吉尼亚州,网根们为民主党参议员候选人吉姆?韦伯筹集了90万美元,使得他以9000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了共和党候选人乔治?阿兰,正是韦伯的胜出使得民主党在参议院多出了一票。
不难预测,2008年,美国总统候选人们将上演一场激烈的“网根争夺战”。

 

达特茅斯大学《Dartmouth Free Press》
心理:心病不是“耻辱”病

每个大学生都认识一位正遭受心理疾病煎熬的同学或朋友,大多数人却视而不见。患有心理疾病的人都感到孤独,但他们却不敢承认自己患病。在大学校园,有些人不同情心理疾病患者,在他们的眼里,心理疾病是“想”出来的,是某些人的心理不够坚强,是他们不能承受学业的压力,不能自我“拯救”。总之,一旦患上心理疾病,就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更遭的是,大学不能提供足够的心理咨询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愈来愈严重。即使大学生得到了心理帮助,由于缺乏专业性,这种心理咨询只做些记录和“倾听、点头”,却无济于事。


要解决大学校园蔓延的心理疾病问题,大学生们要进行一系列的对话,认识到心理疾病不是“耻辱”病。

 

麻省理工学院《MIT News》
能源:未来地热逞能

为了缓解石油危机,通行的方法是向风、浪、植物或太阳借能源。2007年1月,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一个由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小组,经过一番研究,他们做出了这样的结论:地热能可以作为另一种可利用能源,到2050年,地热能将提供1000亿瓦的电,占美国发电量的10%。
他们认为,随着技术的成熟,开采地热能必备的条件已经成熟,并着重阐述了一个名叫EGS的开采技术,地面条件不理想的地方也能使用EGS。EGS开凿一个宽10~12英尺、长三四公里的洞,利用高压水冲开地下岩石之间的裂缝,并在几公里外开凿第二个洞,建立发电站。冷水从第一个洞注入,经过炙热的岩石变成沸水,在第二个洞处的发电站变为电能。冷却的水照此程序,被重复利用。EGS的开采过程不会产生废气,不会对环境产生副作用。

 

耶鲁大学《Yale Magazine》
历史:“野心”就是上邮票

除了当总统,耶鲁人还有一个“野心”:上邮票。
1847年,为了纪念华盛顿和福兰克林,美国邮政颁布了两枚邮票,揭开了美国邮票的历史。22年后,耶鲁学子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美国邮票上——三位耶鲁学子参加了美国独立宣言的签署仪式。此后,从耶鲁毕业的作家、画家、发明家、科学家、足球运动员、建筑师、总统,以及耶鲁标志建筑物,频频出现在美国邮票上,他们不仅撰写了耶鲁的辉煌校史,见证了美国邮政的发展,更是美国历史的缩影。
1925年,美国颁发了首枚半美分邮票,邮票上的人物是耶鲁大学1773级学生内森?黑尔,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处决的美国间谍。独立战争时,内森?黑尔上尉在执行一次任务时被英军抓获,并被处以绞刑。临刑前,他讲了一句话,大意是:“我惟一感到遗憾的是我只为祖国贡献了一次。”
历史上惟一一位在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上均夺得金牌的运动员是耶鲁毕业的埃迪?伊根。
2006年,美国第38任总统福特去世,福特曾就读于耶鲁大学法学院。一年后,2007年8月,为了纪念这位在尼克松下台后带领美国人民渡过难关的总统,美国颁布了一枚46美分邮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