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野之死谈不装睡有多难

标签:
绿野装睡有条件捐赠背包游房产 |
分类: 随笔杂谈 |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话一点没错。
每16个美国人,已经有1人确诊,却无法问责。
风险,从来不是你做什么才有,不做就能避免。
相反,机会来的时候,你不抓住,是最大的风险!
20年前,有个户外网站叫绿野,www.lvye.org。
比较火的那几年,每周末有成千上万人约伴同游。
于是有人见财起意,又有了 lvye.net,
lvye.cn……
而绝大多数人,偏偏是装睡,叫不醒,不道德的。
于是,绿野“死了”只剩下尸体还在,值得反省。
每周末,各种队伍,就包车到京郊的山区,乱爬。
逃票、混帐、不积极消费,讨人嫌,终于死掉了……
绿野,其实承载着很多人的青春,起点堪称高尚。
但装睡,是唤不醒的不道德,是冷漠和自欺欺人。
我想劝大家共赢,但很多人拒绝,说这样有风险。
和美国人拒绝戴口罩,故意乱聚集一样,宁愿死。
两个简单的逻辑,1+1=2,理解+照做。难吗?
为什么明明可以用爱共赢,却非要坚持“讨人嫌”?
对村民来说,若是有人想有条件捐赠“一个小院”
村里提供420平米地皮,一块宅基地,并拥有产权。
捐赠者出钱建房,前五年内,每年优先使用100天。
村里没啥不愿意的,而且肯定会善待捐赠方,感恩。
而对绿野来说,反正要去京郊爬山,住宿必须付费。
捐18万元,建这样一个小院,500天,每天30人次。
每人次成本只有12元,即便收费25元,大家也愿意。
要知道,绿野是个网站,每年有很昂贵的运维成本的。
幻想靠单纯的奉献和热情,提供永久的免费,不现实。
而绿野如果从2005年开始,不断捐赠这种绿野人小院。
即便每捐赠一个小院,只赚回6万元,每年捐四个小院。
也就意味着,每个月,绿野能有2万元,不用免费到死……
我曾经是挺出名的绿野人之一,我就很想住下图这种房子。
随着时间推移,生活越来越好,我们捐的院子也要升级哦。
总之,绿野不该是装睡,等死,甚至死了,还不知错就改。

从2000年夏天开始,我先是和绿野的朋友,在首体篮球馆打篮球。
后来就慢慢结交了爱约伴爬山的朋友们,喜欢上绿野的约伴旅游。
如果能租一辆舒服的金龙大客车,一起到京郊某座山脚下的村里。
先一起烤羊或涮肉聚餐,然后唱歌,跳舞,看星星,累了各自睡。
第二天一早,喝热粥或豆腐脑,吃了早餐,再慢慢爬个山看风景。
每次出游,结交几个年轻的,健康的,有趣的朋友,岂不美滋滋。
更因为是AA制,包车+住宿+三餐+零食+唱歌,每次一百多元……
多美好的生活啊,多健康,与人无害的网站啊,却因为装睡死了。
前几天,在微信群,我说,一家三口在北京,每月光吃住就得上万。
就有人装睡,喷粪,甚至后来歇斯底里了,我很不理解,没法辩论。
3口人,每人每月90顿饭,平均每人每顿25元,已经是6750元起步。
即便远远的租小房子,每月的房租水电气网暖等,3250元,很拮据。
一家三口,谁有办法,在北京,用1万以内,过得很有档次,咋实现。
我想问那些喷子,说一家三口,每月北京吃住不用上万,是咋做到的?
然后喷子装睡,对我说,啃老啊,和父母住啊,我真的更无语了……
三代同堂,住同一套房,各种纠纷和烦恼,如果房子值400万的话。
为啥不卖掉这房子,换成两套,虽然每套都差了不少,但纠纷更少。
在总价基本相同的前提下,你结婚后,该选哪种居住生活呢?
A:一家五口,父母,儿子,儿媳,孙子,住同一套三居室。
B:换成二套两居室,父母住一套。儿子,儿媳,孙子,住一套。
绿野这种网站,是该装睡等死,还是捐赠求生?
A:真爱绿野,想绿野不死的,捐18万,5年拿回27万,其余给绿野。让绿野可持续,有活下去的源动力,而不是因为无耻的要求大家奉献,而最终死亡。
B:绿野就该靠大家义务奉献,任由无耻者逐渐掌控,最终因为没钱,各种问题越积越多,直到彻底关闭,虽然域名被留下,但其实已经死了。
(绿野驿站,后来居然选了这样的人渣当版主,我请大家在西单吃饭,他不认识我,却来蹭饭,我倒不介意多为一个人买单,但因为我不愿意和他聊天,就禁止我在绿野驿站发言),从大家很开心的阳光沙滩,变成阴风阵阵的死亡之谷。唤醒装睡的人,太难了……
前一篇:北京该用小公园建停车库吗
后一篇:庆祝警察节与警察法官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