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个人生活 |
中国人讲究不能忘本,我是山东于姓子孙,当以先人的廉定为榜样。
于姓源自姬姓。相传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第三子叔到这个地方。叔就成为后世于姓的始祖。他的子孙以封邑为姓,后来又渐渐把“”简化成“于”。
于姓发祥于河南泌阳西北的台镇,后来有一支迁移到东海郡,即现在的山东郯城,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两晋十六国时期,此地的于姓人有一部分跟随拓跋部北迁,遵从鲜卑族的习俗改为忸于氏,又称万丑于氏。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改革,强迫所有鲜卑人改称汉姓,于是他们又换回自己原来的于姓。这支于姓主要显贵于河南洛阳,便以洛阳(古名“河南”)为其郡望。
汉族于姓的第三支主要来自于复姓淳于氏的族人改姓。淳于氏人为炎帝子孙,发展到唐朝时,因要避唐宪宗李纯的讳,只好省略了“淳”字改为单姓于氏。淳于氏主要繁盛于河内,因此这支于姓也以河内为其郡望。
一、于姓名人录
于姓历史上有很多名人。
于姓历史上有很多名人。
西汉时东海郯县人于定国率先成名。他曾为狱吏,善于断案,对人犯大多从轻处理,给人以改过自新的机会,时称“宽手”。
三国时山东人于禁是曹魏将领。
北魏时河南于氏显贵,出了诸如殿中尚书于洛拔、征北将军于劲等。
隋唐时,于姓名人有隋行军总管于仲文、唐工部尚书于颀,皆位列上卿。
明代于姓出了一位民族英雄于谦,他在瓦剌兵临城下之时勇挑重担,随机应变,解了北京之围。于谦曾赋诗: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便是成语“两袖清风”的由来。
清代的于姓名人以直隶总督于成龙为代表,他不仅精于吏治,还以清廉著称,有“清官”之誉。当代的于姓名流也很多,如著名学者于光远、文字学家于省吾等。
前一篇:谈必然发生的费用和风险
后一篇:与新·京·报关小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