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日—11日,去了马来西亚,一个曾经是南洋、现在还是南洋的地方,行程集中在首都吉隆坡、云顶高原,再有就是马六甲,从今天起,一天天帖吧,光影还有文字在我的博客里通常都会相伴相生的,这样的故事说起来,不容易被遗忘,可以锁住旅途中的电光火石。
倒叙吧,先从最难忘、最兴奋的马六甲开始。
很早以前,或许是在小学或者初中,马六甲海峡这个名字就不陌生,这是海上丝绸之路通往印度、阿拉伯世界的必经水域,而在郑和下西洋的年代里,当地马来人目击了这个世界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舰队一次又一次驶过,再有一点,由于它位置的突出和重要,在清末福建、广东乡民的南洋漂泊史上,马六甲也成为华人在中南半岛的第一站——因此,这里的华人文化最值得一看,这一点是没有错的。
今天先说说三宝太监郑和吧。
马六甲(MELAKA)市是马六甲州的首府,从吉隆坡开车需要170公里约2小时,全程高速过路费仅RM
18,相当于人民币40元,小车普及天然气后,往返的燃料钱只相当于人民币20元左右,多么令人羡慕……进入马六甲的第一站就是华人墓地三保山,不知道与三宝太监郑和之间是不是有某种关联,华人墓地摩肩接踵,有的宽与进深有10米之多,皆呈中国旧时的元宝型。在三保山不远处便能找到宝山亭,这里供奉的是大伯公即土地公,郑和当年在这里挖掘的9口宝井目前仅存一座,说是宝山亭,其实就是一座庙宇,大伯公的金身像静静安守在玻璃龛内,非常小,几乎只有20CM高(马六甲著名的青云亭里供奉的观音同样非常小,不知是不是与马来西亚华人精练的精神实质有关)。
看守殿宇的曾老爷爷与我一个属相,都属马,祖籍福建,他听说我路过三保山立即就告诫我说,千万不要一个人上山,我以为是雨天要我小心雷电,他却摇头,从他的眼神里我能猜到些许只有在中国很偏僻的农村里才有的那缕云雾,很显然,他想说的是山上阴气太重,怕我丢却了魂魄吧,毕竟马六甲华人远离故土,魂魄从来难安。
曾爷爷一直在和我讲述郑和的故事,以及当地盛传的随船明代公主嫁予当地苏丹云云,我所好奇的却是郑和的石像居然没有被供奉在大堂之上,而是被放置在了殿前院内左首的角落里,眼神肃杀英伟的雕塑在雨天里居然连藏身的宽慰都没有,实在是出乎意料。老人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角落里的郑和也成为此行的一大悬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