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iddle/4745e33ag90927d4e4347&690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棵山楂树。
不知道怎么回事,在看完老谋子这部伟大的纯情电影的一刹那,我脑海里闪过的居然是这样一句话。这句话足够山寨,原话是李安在当年拍完《断背山》后说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
李安直指的是每个人心理曾经有过的或多或少的同性爱情结。而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指向的却是每个人都会拥有的初恋情怀。无关时代,无关年龄,人们都曾经在心里种下了过一棵树,爱情的树,都曾希望火树银花,结成红色的果实。
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叙述一个没有过多跌宕起伏情节的故事,似乎显得有点冗长而无聊。没有激情戏作为噱头,没有足够多的冲突作为支撑,只有平静的叙述,只有情感的一层层叠近,老谋子真的放下了很多东西,绚烂的特技,大牌的演员,花哨的叙述方式,他真的是在做一次他这个年龄该有的对那个特殊年代的缅怀和凭吊。不管拍的怎么样,仅仅是他的这种质朴的回归,我就愿意为这部电影进一次影院。
坐在前排的大妈和大叔,一边看一边哭,泣不成声。坐在他们旁边的两个90后小情侣,则淡淡地说:至于么?不至于吧。这是两代人的差距。没办法弥合的沟壑,彼此对爱的不同理解。而这种不同理解,与社会氛围有关,与那个时代有关。
所有如我母亲这般年纪的人,他们的初恋就发生在文革时期,大概都是具有文革情结的。他们感叹那时候的爱情,质朴纯真,仅仅是能时时见到对方,那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家庭的成分顾忌,会成为两个恋人之间的最大包袱。没有被物质污染的情感,真的会有海枯石烂的誓言的实现。于是,他们说:那时的爱情多么美,多么圣洁。所以,他们愿意在《山楂树之恋》里陶醉,在静秋和老三的爱情里温习他们的初恋,也许更为凄美,也许结局完好,但这一切都并不重要。他们只是需要通过静秋来缅怀,通过老三来祭奠。在适当的年纪重新浇灌那棵心底的山楂树。
“我等不了一年零一个月,我等不了你到二十五岁,但我会等你一辈子。”老三第一眼认定的静秋,让他真的付出了一辈子去等待。即使临死的时候,他依然没有听到静秋唤他的名字。但是,他走的时候,应该是知足的吧。因为,他在静秋的心里永远地种下了一棵山楂树,他在静秋的心里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永远没有出尔反尔。
我们以为我们全部懂得了这个故事,接受到了导演所要表达的讯息,但其实,我们看不懂看不透的东西太多。比方,张艺谋为什么要拍一部这样的爱情小品;比方,这样的爱情故事,不够跌宕不够悲惨,为什么要打出“史上最纯情”的旗号;比方,我们究竟想从这部电影里看到什么。我们的年纪我们的阅历决定了我们都太不懂了,不懂得那个时代,不懂得那时的爱情。商业社会的我们,已经离纯真越来越远,即使我们的初恋也发生在十八岁,可是依然无法明白为什么爱情可以以这样的姿态长久存活。
人的一生最难忘的就是初恋。初恋的美好,就在于它往往是缺失的,结局往往是遗憾的。而对于文革的那代人来说,种在心里的遗憾将是一生难以平复的伤痛和眷恋。
艾米的小说,据说读起来更美。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不过我相信,我们中的任何一位母亲或者父亲来叙述自己的初恋故事时,定会凄美上许多倍。只是,我们不愿意听,他们也不愿意说。
主演的表演还未到诟病的程度,也算是本色出演了,影片里的风景极美,一如既往地维持着张艺谋的高水准。尤其喜欢常石磊最后的演唱,他的唱腔给了《山楂树》全新的诠释。怀旧,属于70年代的小清新,纯美的初恋,爱情小品,简简单单,这种种的一切,由张艺谋来叙述,其实未尝不好。
在风中飘舞的山楂树,开出白色的花,结出红色的果。
那棵树,就种在我们的心里,种在每一个拥有过初恋的人的心里。
最后,想要说的是,对于电影,不要抱太多的期待,放下批评的姿势,只当是在听一个父辈讲述当年的爱情,觉得动容可以流泪,觉得无聊可以起身,就足够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