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熟悉并不代表理解

(2009-08-06 17:07:05)
标签:

杂谈

熟悉并不代表理解

 

    那一年,远洋的渔船正漂泊在一望无际的大西洋上,午后的海面无比平静,30多岁的他趁着其他船员不注意,毅然决然地跳下了海,没有生还。

    这是他第二次跳海,第一次也是在同一条海船上,只是当时被船员及时地发现救起,而这第二次,他最终选择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异乡的海岸,将自己的坟茔选在了异乡的深海。

    这是阿姨跟我讲述的真实的事,在关于船员群体的海上生活的描述中,她不经意地提到了这个故事,最后只是轻轻地一声叹息:他实在是没办法忍受了,海上的环境煎熬折磨着他,他只有跳海寻求解脱。

    我放下手中的笔,不忍心再做记录,大西洋离我那么地遥远,我能吹到的只是太平洋的风。那些船员离我很近很近,我的父亲,我的姨夫,我的外公,他们都将自己的青春托付给了那片海,而我从来没有理解过或者想象过他们的海上生活,他们是如何忍受长年累月的寂寞和孤独。
    曹锦清在《黄河边的中国》中说:熟悉,并不代表理解。也许,你对某个群体某个人非常地熟悉与亲切,但却并不代表你能理解他,理解这个群体,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熟悉,是外在的表象,而理解,才是真正进入心理世界的通道。

    在无数的纠结和反复之后,在翻阅了繁缛的资料之后,我还是决定对我的父辈行一次迟到的注目礼。毕业论文的选题,掺入了我的很多私心,明知道,越熟悉的人群其实了解起来越难,却还是割舍不下,仿佛给自己念了一条紧箍咒,逼迫着自己一定要完成心愿。

    研究的设计一再地改动,访谈在继续地进行着,理解在交流中获得点点滴滴的进展。终于明白他们的纯善,明白他们坚忍的背后是怎么样地痛苦和无奈,终于了解他们的坚持和执著,为了子辈甘心承受一切。海上的生活寂寞而单调,之前父亲跟我讲述这些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有在意过。却终于可以想象,能让一个人放弃生命的寂寞和孤单,该有多少摧毁的力量?

    信息的闭塞,海上与岸上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产生的心理落差,似乎成为了影响他们生活的许多根本的原因,思路似乎在被渐渐地理清楚,信息社会下媒介的接触的多寡,终究能否成为影响他们社交、交流与个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否有正相关的关系,依然是困惑我悬而未决的问题。

    抛弃了一切的理论,抛弃了一切的成见,抛弃了先前的自以为是,用旁人的眼光客观地去审视这个群体,突然发现,严肃寡言的父辈其实有很多的内心世界要表现,只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表达的机会。

    我们的父辈从来都不希望自己的子辈继承父业,从来都不愿意自己的子辈继续过漂泊无安定的生活,于是,当我们在星巴克的落地窗前谈情说爱,当我们在繁华的城市里纸醉金迷的时候,我们从来没有想起过他们,想起他们给予的一切,想起他们的寂寞,他们的孤独,他们这无处倾诉,无人理解或读透的一生。

    熟悉,并不代表理解。不理解,熟悉也成为一种悲哀。

    这一次,我的确应该对我的父辈们行一路蔚蓝色凝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