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0年的借书卡

(2009-05-06 21:25:07)
标签:

杂谈

 

2000年的借书卡

 

2000年的借书卡

 

    这个学校,我最爱的,除了田径场,便是图书馆。

    田径场,我只惦记它的塑胶跑道,而图书馆,我最爱三楼样本阅览室里满满的一排排书脊。对于图书馆里工作人员那要债似的苦大仇深的阴郁脸庞,我是怎么也爱不起来的。

    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在样本阅览室里随意抽取一本文集,许是村上,许是王安忆,许是关于传媒的博士论文,再或许是论新媒介新技术的,即使是一本烂俗的郭敬明类的华丽小说,那也无妨。无所谓枯燥,无所谓欢喜,只肖坐在窗前安静地翻阅,就能坐拥一个下午的属于自己的静谧时光。效率很高,能读上很多的文字,都慢慢地被消融在心底,沉淀之后生成碎片般的胡言乱语。

    有点忿忿不平,样本阅览室里收藏的都是好书,市面最畅销的,学术最前沿的,而这样的书,惟有老师能借出去,学生是万万借不得的,只能站在高高的书架前或者坐在阅览室,在时间的流失中慢慢地看,实在珍爱得不得了,意犹未尽,把书抱到复印室里复印下来,似乎这实现了图书馆期望的“双赢”。

    去样本阅览室,是用不上借书卡的。即使去二楼的借书室,一张小小的校园卡就能存储所有你阅读的记忆。只是,毕业的时候,当这张小小的卡片回收,被机器销毁的时候,连带销毁的是不是还有整个大学时代在图书馆里留下的温暖回忆?

    这是一个不需要借书卡的时代,不需要用笔触去记录,想想真的有点悲凉。

    村上春树寻找1973年的弹子球,而我,一直在寻找2000年的借书卡。在路边的小书店里,厚实地写下所有阅读记忆的借书卡。那是青春萌发的16岁,那是站在冷风里吃着雪糕等着死党下楼的橙色岁月。

    2000年的借书卡,我在路边的小书店花一元钱办理,中考之后的无所事事,天天骑着单车跑到小书店淘好看的小说。出租言情和漫画的街边书店,还是有很多品位不俗的小说和文集,读到了金字塔的秘密,读到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到了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读到了苏童和铁凝,每天按时抽取一本,租金一元,在书卡上写下书名和借书的时间,然后放在单车的车篮里一路疾驰回家,享受一下午的惬意时光。

    这样的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记得某天清晨醒来的时候突然有了写东西的欲望,然后坐在桌前,思绪奔流,写下许多自己都不太懂得的文字。只记得假期结束的时候,书店老板拿出那张借书卡,对我感慨道:读了不少书哦,书卡都写满了,效率很高。我笑笑,摸摸自己的后脑勺。

    以后再没有过这样的借书卡了。以后再没有过那样一天读一本书的畅快了。以后再没去过那家街边的小书店,不知道老板是不是还留存着我的那张借书卡,留存着那一段属于少年的时光。

    可惜,2000年很快就过去了;可惜,很快就进入了读图时代;可惜,大学的图书馆再也找不到用借书卡记录书名的笔触和厚实感了。我常常在借到那些出版于90年代或者更早之前的图书时,取出书页最后的借书卡,看着当年谁曾经如我一样翻看着这本书,看很多不一样的笔迹,不一样的名字,不一样的阅读时间,会静静地揣测他会是谁?她现在又在哪里?这张小小的卡片凝聚的故事就这样被时代的机器割裂了吗?只是连带在借书卡上的时光终究是另一个时代的回忆。

    想起岩井俊二的《情书》,想起藤井树用借书卡传递的爱情。多么美丽的时代,那样邂逅的美好如今再也碰不到了。

    1973年的弹子球。只是一个出口,村上在找寻那失去的自我。找寻,是一个过程。

    2000年的借书卡。亦是一个出口,我在寻找最好的自己。试图通过找回那个年代的借书卡,抚摩到那些时光的质感,看到另一个出口的自己。在静享了图书馆无数个静谧下午之后,在某个清风吹拂的早晨,铺开本子,能够肆意张狂地写下那奔流的胡言乱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立夏
后一篇:毕业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