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谐社区的标准与建设(一)

(2006-01-05 00:10:32)

和谐社区的标准与建设(一)

一、          社区的内涵

近年来,“社区”和“和谐社区”等字眼不断见诸于报刊媒体。对社区的关注和研究的热度越来越高,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而且已经上升到政治和战略层面。对于城市社区问题的重视和广泛研究是有其深刻历史背景的。自实行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领域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计划体制下产生的以单位为纽带形成的“单位型社区”逐渐被“社会人社区”所取代。以居委会为基层自治组织的社区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社区的内涵、功能和组织结构发生相应改变。由此产生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是急待关注和研究的。社区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社会的缩影。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构成的基层单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政府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号召下,房地产业界探讨社区建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这个词用在房地产方面,有独特的含义,因为这不仅是字面上用社区来替代项目和楼盘这种常见的字眼。不仅有文字的变化,更多的是理念的变化。楼盘表现的是物质形态,而社区除了物质形态外强调了文化、社会形态,还有公共意识等。

按照权威的解释,社区通常就是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至少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群,这些人应该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归属感和自豪感,有密切的社会交往。因此,社区的组成要包括:一、地域:有一定的空间边界,不一定仅指一个楼盘所构成的小区;二、成员:具有参与意识的社区人口;三、共同意识:社区成员的价值观、心态、归属感和自豪感。

社区的建设内容除了社区物质设施外,还包括社区文化的建设,即要培育共同的价值观、社区归属感、自豪感,对老人、妇孺和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心的风尚;社区组织机构的建设,即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不仅仅是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还应包括社区自愿者组织。社区建设的主体应该是业主,但是政府、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在其中的不同阶段分别起主导作用。对于社区建设而言,建筑物等物质设施的建设只是阶段性的事情,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以及社区服务、社区管理是长久的、持续不断的。要建设和谐社区,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社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维护。台湾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其社区建设内容包括:

社区基础工程建设类:改善社区基础环境包括:修建水沟、道路、供水设备;改善家庭卫生,包括改善采光、通风等;改善排洪设施;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包括设置自来水塔、公共厕所及垃圾箱;设置小型体育场或球场;设置社区公园、儿童乐园及凉亭等。

生产福利建设类:包括办理妇女儿童青少年福利事业,包括治家、育婴、烹饪及缝纫方法的指导;推行家庭计划及妇女卫生;推行小康计划,包括设立托儿所、妈妈教室、巡回保健等;办理各种技术训练及就业辅导;办理各种服务,加强医疗急救、贫民救济等。

兴建社区活动中心;设置社区图书馆;推行国民生活须知及社区范例;办理各种民族补习教育;提倡全民体育、康乐及文教活动;提倡正当娱乐,组织音乐会及举办武术活动等,指导舞蹈活动,加强各种社区团体活动等[2]

总之,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大力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协调社区不同利益群体关系,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          和谐社区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和谐社区是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社会共同体[1]。在这个共同体中,社区民众相互尊重、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相处。和谐社区强调培养社区公民意识,推动公民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和谐的社会是尊重公民基本权利的社会。社区参与就是社区民众平等地参与社区发展与社区决策的过程。社区参与是促进社区自主管理的重要途径。社区参与一方面是促进社区生活事务管理的自主程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一方面影响公共政策的制订过程,以及监督公共政策的执行。社区参与有利于社区意识的提高、社区认同感的增强。社区参与有助于社区问题的解决和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往往比政府专业部门更了解他们的需要,有他们参与社区问题的解决会更有效率[1]

和谐社区能够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的调节和控制。社会转型发展时期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社会矛盾突出。随着社会的分层使得社区内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也不断呈现出来。如社区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社区居民之间与上级政府管理部门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已经远远超出了过去社区内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的范围。这些社会矛盾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和控制,就会影响到社区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1]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等。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是和谐的,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如果基层社区不和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整个社会也就不可能是健康的。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与政府、社区与企业、社区与社会、社区与自然多方关系的和谐。

和谐社区由以下要素构成:一是居民对社区事物能够广泛参与,参与是社区的生命线,没有居民的广泛参与,社区就不可能实现和谐。参与的标志是居民既可以分享社区利益,又能够承担社区的责任。二是社区内的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愿意为所在社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三是社区的服务功能比较完善。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程度比较高,困难群体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社区物质文化需求能够得到基本满足。四是社区内有较好的社会风尚,邻里之间友好相处,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基本形成风气,老有所乐、幼有所教,学习氛围浓厚。五是社区管理有序,社会稳定安全。居民奉公守法,一般性矛盾和问题能够在社区内得到消化和解决。六是社区组织结构合理,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健全,居民社区意识强,社区自治化程度高[5]

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区,应正确处理社区发展与社区组织问题,逐步建立既能体现社区居民利益又与政府积极配合的社区组织,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居民就业和生活质量提高。应该关注弱势群体,加强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完善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功能,发挥社区在扩大就业中的作用,通过社区发展与社区服务推进社会公平 [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