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大街上找文化,我一直知道这个道理。以前的住所附近有一家DVD小店,绝对是高人所开。在那能买到所有你能想到的大师的片子,还有各种前卫玩法的世界各国的arthouse
film。当然时下的热片大片永远会在货架上。这家价格偏贵,D5的8块一张,但是鉴于品格有保证,我总在那买。那真是我看片的黄金时期,隔三差五的就去买一堆。自从搬家后,我就沦落到只能在超市门口大街上买DVD了,5块一张品质低下,种类更是少得可怜。所以搬家之后我的观影数量急剧降低,基本是以各种大片为主。大街上当然是以大为美,以大商店、大饭馆、大波、大片等等为主流。
我对居住的理想无非是楼下就有健身房、美容院、书店、咖啡馆、碟店、好饭馆、风格小店等等。以后的小区建设应该以此为标准。
最近看的片是一堆好莱坞垃圾,不过垃圾食品的特点是明知道没营养,也可以吃的很爽。有营养的东西往往初品味道寡淡,这也适用于电影。看了一堆,《谍影重重三》、《虎胆龙威4》、《游侠》、《刑房》、《人皮客栈2》。不过谍影和虎胆龙威的中英文字幕都没法看,连机器翻译都不能比,估计是类似搞传销出身的英文专家信口忽悠呢。必须关掉字幕,否则得恶心死。谍影三很酷,其中的打斗非常精彩,节奏更是快得让人发晕,大部分镜头手动拍摄。高级特工大概都是磕过补药的多动症,至少荷尔蒙过剩,所以007拥有很多女人。
《刑房》的翻译很棒,里面的大量粗嘴都译得很到位。《刑房》是昆廷的片子至今我看过最烂的一部。里面有两个镜头有点意思。杀手的车撞向几位娇滴滴的美女,一只大腿沿着圆切线优美地飞向天空。三位复仇女神痛扁了找抽杀手之后,其中一位女神高高举起大腿,向摧花笨蛋当胸踩下去。很壮观。昆廷很女权主义。他片子里的男人总是透着股粗蠢,有点风流劲都也不倜傥倒是很傻气,而那些女人往往是超人,既优美又强悍,坏都坏得荡气回肠,死都死得让人难忘。
《人皮客栈2》是很有消遣性的恐怖片。还有什么比这更大气?一个受害者把整间杀人公司买下,最变态的杀手都可以用钱来收买,金钱比暴力更有效。以后猎头公司可以用人皮客栈来打广告了。我觉得人皮客栈最大的现实意义是,提醒那些想在旅途中猎艳者,如果没有足够的身家谈条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印象比较好的是《阳光小美女》和《向日葵之夜》。《阳光小美女》,一部很好莱坞风格的伦理片。我觉得好莱坞编剧传统的一个好处是在情节合理性和人物情感上都有细腻的传神之笔。《阳光小美女》就是讲一个困窘家庭的故事,但丝毫不让人觉得乏味。企图自杀的舅舅、吸毒而真的自杀的爷爷、信任卡耐基成功学但要破产的爸爸、吸烟焦虑的母亲、想当飞行员却有色盲症的拒语的哥哥、对成功哲学深信不疑的7岁小阳光美女。这些人物的性格存在着鲜明的落差,而他们每个人都那么普通,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都像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我相信大多数曾经困窘的家庭看到他们的挣扎都会想起自己的生活。看到剧中人物为了成功备受煎熬是否偶尔有身临其境的锥心之痛?
人们说的成功更像一种约定俗成的bullshit!它带给我们的桎梏远远大于给我们的解放。《阳光小美女》没有一点说教的雄心,却让你看到具体的在生活中受困扑腾的人。关于成功的概念大概是生活中最需要重省的误区,成功学是人类生活中最缺乏想象和自由的东西,它看来是鼓励你的野心,但实际上带来的是平庸。做一个有尊严的失败者、做一个有平常心的失败者更需要勇气和智慧。《阳光小美女》讲的是普通的“失败者”的故事,但一点也不灰色。
《向日葵之夜》是一个类似《巴别塔》、《暴雨将至》的环形叙事片。前几个片段是倒叙、后面又成顺叙,不过每个片段的叙事方式都很朴素,所以看起来丝毫不乱。一个一直在旅途中的推销员同时又是摧花恶魔,一个地质勘探员的妻子差点被他强暴,愤怒中的丈夫认错了人杀了一个孤寡的老鳏夫,想要离开穷乡僻壤的警察乘机敲诈,一个鳏夫的死在山村无人关心,警察老丈人察觉了女婿的异常,但是为了女儿放过了女婿,推销员回到家里又是个正常的人,生活很平静,死水微澜终究还是延续下去。我很喜欢这部片子波澜不惊的叙事,本来可以是情色或惊悚的效果也日常化了,辐射的社会生活却是很广义的。
我觉得这比诸如《英雄》、《无极》、《太阳照常升起》之类有野心的片子强一百倍。因为这些片子里讲的是虚伪的英雄和人性,没有任何日常生活场景,蔑视基本的人性,人物的行为缺乏逻辑,都被“大师野心”和“艺术理想”所伪饰,花是假花、景是盆景。与其在片子中搞出那么多三维动画般的“画面美感”和淫技奇巧的风格,不如老老实实琢磨点人事、说点人话。国产大师们的大片总是端起精英姿态,蔑视大众的智力,那些爱情都很舞台剧、那些英雄都莫名其妙、那些百姓都很荒诞、那些场景都很童话。我这么多愁善感的人,那一汪极易喷涌的眼泪的喷泉都被他们搞笑得缩回去了。看国产电影,娱乐和感动这两个大相径庭的效果都很难达到。我对所谓“大片”毫无期待,我更期待诸如《疯狂的石头》这样的小片,我喜欢《小武》这样的小片。因为“大片”往往让“大导演”膨胀得只剩自我,既搞不好商业也搞不定艺术。像塔可夫斯基这样的大导演几乎没拍过一部大片,总在拮据的制片成本中运作。拍好小片是大导演的功夫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