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文

(2007-04-21 19:28:17)
 

关于朱文的电影其实我们知之甚少。
比如《海鲜》,比如《云的南方》——《海鲜》连盗版碟都没有,《云的南方》曾在中央台的某个频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播放过,而且据说是在深夜。
朱文本身谈自己的电影也很少。他在这方面,有惜字如金的意思。
他很少出现在媒体,但他也不神秘。至少,他没有把自己打扮得很神秘。他可能要比过去胖一点。衣着普通。一脸和蔼笑容。他不倨傲。他出现在清华南门的某个咖啡屋里,戴着一顶帽子四处张望,这时候,他有点像他过去的青春期,张望着,逡巡着。这是朱文。非常具体,身形高大。但是无法继续了解他的前史和未来。任何一个热爱过文学的青春期的文学青年都有可能热爱过朱文十年前的小说。《什么是垃圾,什么是爱》、《我爱美圆》、以及《人们到底需要不需要桑拿》。他的小说那么特立独行,极度个人化,荒谬而滑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那是所有人的青春期吗?
朱文的敏锐在于,他比任何一个人更快速地记载下来,并且,迅速放弃了写作的营生,投向他更热爱的电影。就像1994年,一个持有2000吨级司炉证,擅长在图纸上雄图伟略的杰出工程师,突然打算离开这个游刃有余的岗位,(也有传说是被开除的)开始不靠谱的写作生涯。他知道自己天生是一个作家。他现在又要证明他天生是一个导演,他不认为陈凯歌、张艺谋是天才导演,因为他们都没有原创性,只依赖于摄像和剧本。他的自信是经过验证的,所以并不令人生厌。
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朱文展示了他的机智,敏锐和配合的笑容,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而后他就消失了。我忽然有些狐疑,是不是所有的,1960-1970年代生人的导演,都要给人留下这样的一种印象,就是他们对生活的无限理解,对经验的剖析,都带着一种有着适度骄傲,有着尊严的个人痕迹。他们这样无声感动着某一代人,或者少数人,以及未来可能的大多数人。


那天下午,昏暗的咖啡馆里,一个工科生接受另一个工科生的采访,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海鲜?为什么拍海鲜?海鲜。。。。。。海鲜好呀,好吃。蛋白质。。。。。。”“我没有忧郁症。”被强迫谈论人生时,朱文说,“活在这个星球的表面,非常可怜卑贱。”“人类都没前途,我有什么前途?”既然朱文这么说了,这么自然,我就不假思索地信服了。然而关于人生的虚无感,却没有机会深入地探讨。那是一场工作。只是技术性地聊天。他说,录音是在录吗?我说,在录。会做成访谈吗?我说,会做成访谈。他说,我能看看吗?我说可以。他说,不给也可以,我只是担心有错别字。我说,会有错别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游荡
后一篇:高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