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栏:一半是喜欢,另一半也是喜欢

(2006-09-22 10:54:49)
一半是喜欢,另一半也是喜欢
 
专栏:一半是喜欢,另一半也是喜欢
 

鲁迅先生在他的一篇散文里写:“我家的后园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简简单单,最初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像是被人逗了个乐子——脑子里就冒出一个想法,如果一个小学生“灵感迸发”写出了这样“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句子,估计不仅语文老师要留堂,数学老师恐怕也会有意见。如此“大智若愚”的句式怕是因为鲁迅先生才沾了光,才会有人去特别的体会与琢磨,但学术探讨显然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每月一篇的命题作业,这期老编们要求大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导演、演员——或是在针对我?居然追着叮嘱,一定要将文章落在实处,具体具体再具体!想来我的天马行空已经很是闻名的了……

 

具体说说自己喜欢的导演和演员?!在上戏读书以前,喜欢的演员恐怕以周润发、周星驰为首的名字不超过10个,因为条件有限,所以现在看来确实贫乏,那时港产片似乎盛行到极致,而内地的导演们却努力的在各大世界电影颁奖中崭露头角,一片欣欣向荣!我如饥似渴的看电影,一半是消遣,一半是喜欢——对星爷的无厘头情结缘自长久以来的点滴积累,而发哥对于我来说,“小马哥”的义气豪情让世人印象深刻,可是真正进驻我心中的却是那个简简单单的阿朗,传奇的人生固然让我羡慕,但绚烂归于落寞后的平静生活却更能让我感动,大银幕上的阿朗和波波永远年轻,当年我也是,然后,一年秋天,我背着行李走进上海,走进上戏校门,这是另一个世界。

 

卢米埃尔、梅里爱、格里菲斯、爱森斯坦、普多夫金……我承认,直到影视欣赏课过了泰半才终于知道了这些长串复杂,许多中间带了好几个顿号的名字,他们曾经在我脑子里混成了一锅星光熠熠的“粥”,作品与导演,导演与国籍,一度我怎么也分不清楚,但无论如何,你可以不喜欢他们本人或作品,但你都必须承认,他们是真正殿堂级的大师,他们曾经闪闪发光,他们注定永垂不朽!

 

我尊重黑白影像的创始者们,我也尊重敢为人先的实验派,有太多的导演和演员让我叹为观止或惊为天人,但能称得上“最喜欢”这三个字的,在我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般的习惯——这部电影,我喜欢它的片名、故事,它的人物、角色,它的音乐、画面,我因此喜欢上了布拉德·普特,并直至今天,然后我也随之喜欢上了安吉利娜·朱莉,在看《史密斯夫妇》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女人即使在皮特面前依然光芒四射咄咄逼人——而这部电影就是,《燃情岁月》,有时中译为《秋日传奇》,我几乎在此刻听见大家发出的会心的笑声,的确,答案毫无悬念,但毋庸多言,我们是默契的。

 

演员,与导演的关系千丝万缕,有道是“导表一体”,作为演员,对于导演的情感上自然比普通观众复杂的多,若贸贸然便说“最喜欢”恐怕太过武断,可要谈及“欣赏”,怕又不敬,至于希望可以合作者,于我而言更是数不胜数,每一位导演或者创作者都有自己的精彩世界,有时机缘走近,便会发现无限惊喜,有时看到一些作品本身,想象那位隐藏在银幕后面的人,也会无限遐想——若此,要当真“具体”列出名单,恐怕版面有限,且又要天马行空起来,如此,不提也罢!只说两个名字,彼得·杰克逊,和杜琪峰,前者虽然成名已早,但近期的《指环王》和《金刚》让他风靡全球,而杜导,当日银河映像佳作频频,把香港在他的镜头下登峰造极!其实,不用再多介绍,我几乎同样听见了会心的叹息,我们仍然是默契的——如果,非要把我对他们的感觉“具体具体再具体”,那么,惟有借光周氏“枣树”一用:“一半是喜欢,另一半也是喜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