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评语

(2011-10-18 12:59:08)
标签:

文化

分类: 阅读

《罗坎村》·袁劲梅

 

    有毛病,有时显得概念化。作者不太体贴人,她懒得设身处地为人物着想,她在空中,不在“此地”,她急于判断人。但是,这篇小说依然是有力量的,因为我们可能太在“此地”、“此山”,以至于失去了一部分现实感、一部分自我认识的意愿和能力。《罗坎村》重新回到现代文学的启蒙传统,既证明了这种传统的内在限制,也证明了这种传统的现实依据。

 

《美丽的日子》·滕肖澜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这篇小说里的“勾心斗角”,但我不是因为勾心斗角而喜欢它,我也看不出小说一味地勾心斗角有什么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婆婆和儿媳,他们在各自生命的某个关头,那样一种豁出去的“剑气”和那样一份宽厚明理,生命因此不俗,有了骨头、有了精神。“美丽的日子”之美在此,而不在勾心斗角。

 

《招惹》·季栋梁

 

    有民间草野之气。是嘲讽的,也是自嘲的。它固然是感时讽世,但它的事是如此小、如此近于朴素的生活事实,几乎是顺便地,它指出了一个自然法上的悖论:我们需要有人保护我们的羊,但我们又要为这种保护支付成本、高到荒谬的成本。 

 

《鱼肠剑》·阿袁

 

学院小说,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文人小说。机巧世故,口舌俏利。这样的小说在评论中和刊物上颇受赏识,大概是因为,它在骨子里是特别合于我们的生活尺度和精神尺度,并把这种尺度变成了一种蜗角上的艺术——如果这部小说有问题的话,问题在于,其中的人们都太津津有味了,过于津津有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