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观点 |
【网友】:
目前好作品非常之多,可要发表却要托关系走后门,对于这种矛盾,中国编辑界是否想到放低自己的架子?
【李敬泽】:
几乎每一个尚未成功的写作者都认为你们这些编辑不好好工作,要在你这儿发东西还要拉关系走后门,你们埋没了多少人才!
凭心而论,我不认为现在好作品真的非常多,但我知道在我们现在的文化环境里,在文化产业的运作过程中,一个人真要长久被埋没是很难的,现在杂志那么多,报纸那么多,还有那么多网站、出版社、书商,大家都在激烈竞争,以我的经验,好的作品你在这儿发不出去迟早在别的地方可以发出去。
很多人会说你们只注意名家,其实,我们有巨大的热情希望真正好的新作者不断出现,这绝对符合我们的利益和我们的职业自尊。所以我总是劝有些朋友,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怨天尤人,把自己搞成一个屈原,整天觉得空有一身才华得不到赏识,会把心态搞得很扭曲。真有才华肯定会出来的。
【网友】:
【李敬泽】:
女性作家有两类,一类她的作品我们会一眼就看出是女人写的,另一类我们看完后不太在乎作者是男性还是女性——这算不算一种分类?
【网友】:
【李敬泽】:
【网友】:
网络给很多人自我展示的空间,很多人在平面媒体上没有发表文章的可能,却可以在网络上和大家分享自己作品,不知道您如何看待网络文学?
【李敬泽】:
网络肯定对我们的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个影响是什么,现在可能还言之过早,但我想也许它会有助于汉语语言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拓展。
【主持】:
我们QQ有一些小网友比较关注这样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涌现出一些青少年作家,他们很快地出书,很快地走红,但有的也很快消失了。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李敬泽】:
中国的文化现状是急剧转型,频繁断裂——至少表面看是这样,两、三年就是一代,比你小三岁可能就觉得和你没共同语言了。所以每一个新的年龄层都倾向于寻求自己的代言人,于是就有了这么多少年写作。他们很快消失我觉得很正常,他们太年轻,一个人不应该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把一生押到写作上去。
【主持】:
今天访谈结束后,我相信您登陆QQ号时,会发现有一千多个网友要把您加到好友名单里,您对这现象有什么感想?
【李敬泽】:
特别惭愧我到现在不会用QQ,所以这是我想象能力之外的事,我完全不能想象你刚才说的那种情景,但是,我很好奇,一会儿不妨试一下。
【主持】:
有网友问:您经常上网吗?
【李敬泽】:
【网友】:
像中国科研领域、中国矿业石油业等等这些领域简直是文学的空白地,您是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
【李敬泽】:
我不认为文学要分门别类把各个社会领域都反映到,但我同意你的基本判断,现在文学的经验面很狭窄,我们从中确实不太容易感受到生活的宽阔和复杂。我们的小说你看来看去十本里有好几本是写自己、写作家自身以及和作家相似的那些人——城市小资,巨大的生活面没有进入作家的视野,这确实是个问题。
【网友】:
读小说读多了是否有阅读麻痹症?如果得了阅读麻痹症,您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呢?很多小说大同小异,您说这应该怪谁?
【李敬泽】:
【网友】:
中国传统文学现在好像是死了,是否想过采取一些措施来挽救它?
【李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