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六月天”——中芭2014“高雅艺术进校园”散记(三十二):走进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标签:
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中央芭蕾舞团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

6月21日一早,中央芭蕾舞团2014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队驱车近50公里,前往张家口市宣化区,来到了此次张家口之行的最后一站——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宣化是被上帝遗忘的角落,但是中央芭蕾舞团没有忘记我们,你们是第一个来到我们这个‘乡下’学校演出的国家级院团,非常非常感谢。”见到宣化科技职业学校党委副书记杨汝明第一面,他就迫不及待地表达出“宣科人”对中芭来宣化演出的热盼和感激。
位于张家口市区东南方向50公里左右的宣化区地处河北省西北部,距离北京150公里左右,是河北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久远,古为京城以西第一座府城,故被称之为 “京西第一府”。宣化北依明长城,南跨桑干河,腹穿洋河与京包铁路。宣化曾经是察哈尔省首府,后并入河北省张家口市,由于历史原因,宣化各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为了配合北京的大气环境治理,包括著名的宣化钢铁厂在内的一批重头企业都停产或搬迁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宣化的发展,但是宣化人没有放弃,一直在寻找着新的发展契机。
而名不见经传的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全日制国办高职院校,由原河北宣化师范、张北师范、柴沟堡师范、宣化区职教中心四校合并组建而成,最早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民国初年的1917年,也算是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校了。办学多年来,宣科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类专门人才,已成为“环首都经济圈”一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走近“宣科”,临街的学校大门有一条横幅“热烈欢迎中央芭蕾舞团来我院进行专场演出”,据学院副院长杜晓鸣介绍,为了迎接中芭的到来,校领导专门成立的接待班子汇聚了全校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把中芭的到来作为本学期的重点工作之一,以确保万无一失。而据杨汝明书记透露,中芭来宣科演出,成了宣化当地社会各界瞩目的一件大事,仅来要票的领导和相关或不相关的部门就应接不暇,但是学院坚持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制定的基本原则,确保演出现场95%以上的学生观摩。为此,杨书记带头拒绝他的夫人从张家口市赶来看演出的请求,令人敬佩。
初到学院礼堂,从外观上看,就像一座“废弃”的厂房或者旧粮仓,据杜院长解释道:“别小看这座礼堂,它可是有着60多年历史的‘俄式建筑’,是五十年代初期,中苏友好‘蜜月期’修建的,这种建筑在学院还有好几幢。经过多年使用,设施老化,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了,但是由于涉及‘文物保护’的问题,学院也不可能拆掉重建。所以只好委屈中芭的艺术家了。其实我们也尽了最大努力,根据剧团的要求进行了一定的改善,包括把化妆间都粉刷一新。我们希望给中芭演员创造尽可能好的演出条件。”的确,来宣化这样的小城镇演出,对中芭来说是第一次,像宣科这样“文物一般”的礼堂更是这些年中芭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所见到的最“古老”,也最简陋的一个。尽管如此,宣科领导和学生的热情与友好是一流的,他们对“高雅艺术”的渴望更是令人感动。
距演出开始不到一个小时,宣化上空布满乌云、雷声阵阵,一场暴雨即将来临。此时,演员的排练和对光工作临近尾声,学校领导和剧团负责人紧急协商,提前让学生入场。演出开演前半小时,户外已经雷雨交加,天空一片漆黑;而在礼堂内,舞台侧台有一处开始漏雨,观众席里竟然出现了观众撑起雨伞的情景,学校方面马上采取补救措施,以确保演出顺利开始。恶劣天气没有影响到学生们前来观演的热情,可容纳近1300人的礼堂早已座无虚席,据说为了增加观演人数,学校还额外购卖了100多把座椅。随机与坐在前排的艺术表演系的几位女生交谈,得知他们平时也有舞蹈课,学校的舞蹈队也排演过《天鹅湖》中的“四小天鹅”,但是她们从来没有现场观看过芭蕾舞演出,对芭蕾舞知识的了解很少,她们早就听说中芭要来学校演出,她们很幸运能现场亲眼观看芭蕾表演,因为她们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机会得到演出票。
当晚的演出是此次中芭张家口之行的最后一场,但无论是演员还是舞美技术人员都没有松懈,大家还像对待第一场演出一样,那么认真且全神贯注。值得赞扬的是特邀芭蕾大师张卫强老师,在张家口之行的五场演出中客串“舞台监督”工作,他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主持人曹舒慈是第一次担当如此重任,五场演出下来,她愈发成熟干练、而且话语中充满了幽默机智,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精彩纷呈的经典芭蕾作品表演,仍然是大学生们的最爱,年轻的中芭演员们技术发挥也愈发娴熟:著名的《古典女子四人舞》由吴婳婳、谷雪儿、张倩倩和孙葆岑饰演,《男子四人舞》由闫华龙、王懿晨、刘亚衢和张旗饰演,选自《吉赛尔》一幕中的《农民双人舞》由王书韵、王懿晨表演,12位年轻女演员表演的热情奔放的性格舞《卡秋恰》更加整齐划一,享誉世界芭蕾舞坛的独舞《天鹅之死》由闫清筠表演,赢得阵阵掌声,欢快的《红色娘子军》四场选段《军民联欢》是同学们期盼已久的,年轻演员苏洋自编自演的现代舞《向往》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压轴作品当然是同学们热盼的《天鹅湖》二幕选段,邱芸庭扮演白天鹅和张尧扮演王子以及“四小天鹅”和12位年轻女演员扮演的群鹅粉墨登场、光彩照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演出结束后,学院杨书记开玩笑地说,看了你们的“四小天鹅”,才知道我们学生自己演绎的多么“业余”,此时王全兴副团长说道:“我们可以加强交流,中芭愿意以各种形式来推广、普及芭蕾。”
的确,这种普及、交流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对大学有益、对中芭的年轻演员同样有益。在离开张家口之前,和河北省教育厅思政体卫艺处副处长崔玉伟进行了一次交谈,2012和今年,他先后两次推动并促成了中芭赴河北省保定市和张家口市的高校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而且他独具慧眼,并没有把目光完全锁定省会城市和那些知名高校,在他看来,知名大学所得到的机会远远多于位于基层普通学校(包括高职学校),但是,像宣化科技职业学院更加需要中芭这样国家级艺术团体的光临。谈到此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所产生的影响,他说:“对芭蕾舞团来说,一是活动向经济不发达地区推进,为全民文化艺术素质提高做出实际贡献;二是活动普及程度加强,讲解、示范、互动提升了活动的性价比,可以说事半功倍;三是应该让年轻演员更多下基层接触社会和历史,就像曹舒慈老师在讲解中提到的,演员不能‘只像娘子不像军’。此外,这次我们让部分演员接触了大自然,今后还应该增加一些和大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应该组织演员在张家口参观一下丁玲故居、晋察冀司令部等,而不只是每天埋头苦练!广泛接触社会对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大有益处。”他还说:“‘高雅艺术进校园’表现了芭蕾之美,也展示了演员的苦和累,甚至伤与痛,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明白理解付出与回报!就应该不回避高雅艺术的艰辛与付出!我们演员的汗流浃背是被观众所关注和认可的!同时,这次,中芭不仅走进了普通大学,还走进了高职学校,这样的活动对本科和专科学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科学生需要更多的是丰富自身修养和素质,而专科学生学到更多的是努力生活的美好榜样。很多因素影响着专科学生的价值观,美丽和艰苦的芭蕾让专科学生心情开朗快乐!”
为期一周的张家口之行结束了,“宣科”演出后,中芭演出队一行50人连夜驱车返回北京。五天、五所学校、五场演出,累计观演人数超过六千人,中芭在这美好的六月在美丽的“塞北明珠”张家口掀起了一股“芭蕾热”,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间,产生了巨大反响。至此,中央芭蕾舞团圆满地完成了2014“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全部32场演出,在过去三个月里,中芭演出队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四月的云南、海南、江苏之行,领略了“你是人间四月天”,到五月甘肃、陕西、天津之旅,沉浸在“我们是五月的花海”,再到六月张家口之行,感受“最美人间六月天”。中芭作为三部委联合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积极参与者和忠实执行者,中芭始终坚信,只要不懈努力,今天的付出和艰辛,明日一定能结出硕果来,芭蕾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艳丽美好。
撰稿:蒋山/审稿:孙元娜/摄影:张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