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IT评论 |
5月25日下午看到下面的新闻【http://tech.sina.com.cn/t/2006-05-25/1632956528.shtml】,在网上搜索了一些信息,补充完整这个新闻。
原文如下
=============================
10月全国实现卫星宽带上网 资费与ADSL相当
2006年05月25日 16:32 城市快报
中国卫通卫星宽带北京关口站24日交接,东北、华北、华中地区从此实现以卫星宽带接入电话、电视、互联网。预计到今年10月,上海、广州关口站也将开通,届时卫星宽带接入将覆盖全国。
据中国卫通负责人介绍,使用高容量的卫星宽带系统,不仅面向需要稳定宽带接入的个人、集团等高端用户,还面向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城市盲点,以及地面网络建设难度大的边远山区。记者了解到,宽带卫星比传统卫星容量提高数倍,使卫星通信首次取得规模化经济效应,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测算显示,宽带卫星接入与ADSL等宽带接入的使用成本几乎没有差异。
据新华社电
=============================
所谓直播,我的理解就是指可以直接面向个人用户的卫星服务,与此对应,对接收机的价格、天线尺寸和卫星的发射功率都有严格的要求。
该卫星的正式名称是iPSTAR。
iPSTAR卫星由美国劳拉公司研制,采用LS-1300S卫星平台,重约6.5吨,设计寿命12年,功率15千瓦,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高性能宽带卫星。
2005年8月11日,法国的“阿里亚娜5型”火箭成功将其送上太空,定点轨位在120oE的轨道上空,天线直径75~120厘米。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并发射的最重的通讯卫星。比它重的卫星通常仅用于军事或情报用途。
为了降低用户终端和带宽的成本,形成大带宽能力以服务大规模市场,iPSTAR卫星在空间段采取了“蜂窝”多点波束,通过频率复用增加带宽和动态能量管理,动态调整每波束的星上功率等独特技术,设计了覆盖人口密集地区的84个Ku频段点波束,3个Ku频段赋形波束和18个Ka频段点波束覆盖,从而使前向和反向带宽增加到45Gb/s,可容纳亚太地区22个国家,至2008年1300万目标用户。
成立于1991年的Shin卫星公司现有泰星1A、泰星二号和泰星三号3颗卫星在轨运行,iPSTAR将是该公司运营的第4颗通信卫星。该公司是泰国总理他信的家族企业。
为配合iPSTAR宽带卫星系统的运行,Shin公司将在亚太地区各地建立18个关口站,其中有3个关口站将建在中国大陆的上海、北京和广州,台北也将建关口站。
为了实现频谱的最有效利用,iPSTAR卫星的下行链路采用层叠在OFDM上的TDM技术;其上行链路采用基于多节点多址技术的MF-TDMA方案。每个节点上都使用先进的纠错编码技术,上行链路就能用较小的天线和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速率数据传输。
为了增大卫星的容量和功能,避免由于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使iPSTAR卫星很快落伍,研究人员没有在iPSTAR卫星上安装笨重、功耗大、可靠性低的星上处理器,卫星系统所使用的诸如数据交换、路由功能等复杂技术,都交由地面的网关和网络控制中心处理,所以该卫星与使用星上处理器的所有宽带卫星相比可靠性更高,与常规的通信卫星相同,而且今后研究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对该卫星上的所有电子元件和软件进行更新换代,并能根据实际需要对卫星进行动态功率管理和动态带宽管理,以保持通信链路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
2006年1月下旬,他信家族控股的西那瓦集团以约合18.8亿美元的价格将该集团49.6%的控股权出售给新加坡国有企业淡马锡。据说这是泰国今年政局动荡的原因之一。
在网上查到了iPSTAR在泰国的价格,最低一挡包月的价格是大约600人民币包750M的流量。相当贵!在中国想降低到ADSL的价格,还需要努力!
没有看到对用户端设备的要求,卫通也没有做宣传,哪位网友知道?
原文如下
=============================
10月全国实现卫星宽带上网 资费与ADSL相当
2006年05月25日 16:32 城市快报
中国卫通卫星宽带北京关口站24日交接,东北、华北、华中地区从此实现以卫星宽带接入电话、电视、互联网。预计到今年10月,上海、广州关口站也将开通,届时卫星宽带接入将覆盖全国。
据中国卫通负责人介绍,使用高容量的卫星宽带系统,不仅面向需要稳定宽带接入的个人、集团等高端用户,还面向地面网络难以覆盖的城市盲点,以及地面网络建设难度大的边远山区。记者了解到,宽带卫星比传统卫星容量提高数倍,使卫星通信首次取得规模化经济效应,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测算显示,宽带卫星接入与ADSL等宽带接入的使用成本几乎没有差异。
据新华社电
=============================
所谓直播,我的理解就是指可以直接面向个人用户的卫星服务,与此对应,对接收机的价格、天线尺寸和卫星的发射功率都有严格的要求。
该卫星的正式名称是iPSTAR。
iPSTAR卫星由美国劳拉公司研制,采用LS-1300S卫星平台,重约6.5吨,设计寿命12年,功率15千瓦,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高性能宽带卫星。
2005年8月11日,法国的“阿里亚娜5型”火箭成功将其送上太空,定点轨位在120oE的轨道上空,天线直径75~120厘米。是迄今为止人类制造并发射的最重的通讯卫星。比它重的卫星通常仅用于军事或情报用途。
为了降低用户终端和带宽的成本,形成大带宽能力以服务大规模市场,iPSTAR卫星在空间段采取了“蜂窝”多点波束,通过频率复用增加带宽和动态能量管理,动态调整每波束的星上功率等独特技术,设计了覆盖人口密集地区的84个Ku频段点波束,3个Ku频段赋形波束和18个Ka频段点波束覆盖,从而使前向和反向带宽增加到45Gb/s,可容纳亚太地区22个国家,至2008年1300万目标用户。
成立于1991年的Shin卫星公司现有泰星1A、泰星二号和泰星三号3颗卫星在轨运行,iPSTAR将是该公司运营的第4颗通信卫星。该公司是泰国总理他信的家族企业。
为配合iPSTAR宽带卫星系统的运行,Shin公司将在亚太地区各地建立18个关口站,其中有3个关口站将建在中国大陆的上海、北京和广州,台北也将建关口站。
为了实现频谱的最有效利用,iPSTAR卫星的下行链路采用层叠在OFDM上的TDM技术;其上行链路采用基于多节点多址技术的MF-TDMA方案。每个节点上都使用先进的纠错编码技术,上行链路就能用较小的天线和功率放大器进行高速率数据传输。
为了增大卫星的容量和功能,避免由于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使iPSTAR卫星很快落伍,研究人员没有在iPSTAR卫星上安装笨重、功耗大、可靠性低的星上处理器,卫星系统所使用的诸如数据交换、路由功能等复杂技术,都交由地面的网关和网络控制中心处理,所以该卫星与使用星上处理器的所有宽带卫星相比可靠性更高,与常规的通信卫星相同,而且今后研究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对该卫星上的所有电子元件和软件进行更新换代,并能根据实际需要对卫星进行动态功率管理和动态带宽管理,以保持通信链路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
2006年1月下旬,他信家族控股的西那瓦集团以约合18.8亿美元的价格将该集团49.6%的控股权出售给新加坡国有企业淡马锡。据说这是泰国今年政局动荡的原因之一。
在网上查到了iPSTAR在泰国的价格,最低一挡包月的价格是大约600人民币包750M的流量。相当贵!在中国想降低到ADSL的价格,还需要努力!
没有看到对用户端设备的要求,卫通也没有做宣传,哪位网友知道?
前一篇:为什么“不能再给小灵通机会”?
后一篇:WWRF对B3G的研究报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