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花谢了春红”,是怨还是苦作等来年?——读《小词大雅》

(2015-10-24 10:42:42)
标签:

情感

叶嘉莹先生以她九秩高龄依然静立或端坐讲台旁给学生将诗词的事实,告诉我们,旷达才是让一个人在长寿之外永葆青春的秘方。

在阅读先生的迦陵讲演录之一《小词大雅》之前,看到过一篇她的访问稿,得知,先生一生多难。原本大户人家的小姐,却因为战乱不得不背井离乡,从北京到台湾到加拿大……这样的离乱之苦,是叶嘉莹先生那一辈学人共同的悲愁,读来倒也见多不怪。只是,读到由人做媒所嫁的赵先生,被国民党收监3年出狱后性情大变,非但不理解为养家糊口不得不到处兼课的叶嘉莹先生,还因为她辅导学生回家过晚不能及时烧煮晚餐而大发雷霆,我真是替先生愤怒:被抓不是叶先生的错,遇到不能养家的丈夫是妻子的委屈,怎么倒要家里家外一把抓的叶先生背负起不如意的怨愤?那一刻,我真的不理解,叶先生为什么不勇敢地摆脱家庭的桎梏?离婚,轻装上阵,或许,她今天的学术成就能提早数年、十数年获得?匪夷所思的是,叶先生竟忍辱负重地扛起家庭的重轭直到赵先生魂归故里。

一直不理解叶嘉莹先生对婚姻的态度,直到读了她的《小词大雅》后。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我最愿意沉潜的,是宋词。就于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言,宋词肯定占不了鳌头,但这种唱到每一个诵词者心头的文学样式,总是叫我不能自已,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晚,“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后主的“相见欢”读得我泪水涟涟,再被叶先生一解读:“《相见欢》是篇篇幅极短,而包容极深广的一首小词。通篇只从‘林花’着笔,却写尽了天下有生之物所共有的一种生命的悲哀”,我简直要泪奔了。因为叶先生的解读,让我明白了一个女人容忍下简直不能容忍的婚姻,是因为她在遍读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宋词后,早就洞穿了忧伤的河,尝到了彼岸果树上的甜蜜,那便是学术之花盛开成画廊后就能将悲伤遮蔽成一道苦涩的风景,从而,花绽放得更加动人。叶先生解说宋词,用女人的细致将宋词褶皱处都展示得纤毫毕现,比如,她从各种角度解读温庭筠《菩萨蛮》,让我直观地触及了欣赏词与研读词之间的差别。已然让读者获益良多,在这本始于讲稿的《小词大雅》里,我还读到了先生穷其后半身一直在努力尝试的一件事情,就是试图改变国境以外的学术界对中国古籍研究的一种成见:感性多学理少,你看先生,她一直在字里行间将语码、象喻、符示等等西方文艺理论的概念与小词的解读勾连起来,希望以此师范,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融汇到世界文学研究的大河里,共同壮阔。

88岁半,是叶嘉莹先生在南开大学开讲这门“小词大雅”时的年龄。这本书的唯一缺点,就是过于口语化,那当是整理者的错误选择:以为这样能够原汁原味地保留叶先生讲课时的风采。但是,风采更见于先生授课时的一颦一笑,原汁原味的口头表达一旦落到书页里,未免有故意要拖沓成书的嫌疑。如果尽量剔除过于口语的字词句,书将更加凝练。篇幅不够,吗?所以,讲稿最好的整理者是叶嘉莹先生自己,那样,《小词大雅》会更好。只是,先生力不从心了吧?毕竟88岁半了。

1976年,刚年过半百的叶先生,因为曾经相依为命的大女儿死于车祸“把自己关在家里,拒绝接触外面的一切友人。在这期间,她写下了10首哭女诗”,她的许多朋友以为叶先生从此将颓丧下去,不想,3年以后她开始自费回国给学生讲解中国古典诗词,得到赞誉后索性定居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古典诗词。“林花谢了春红”,沮丧以后叶嘉莹先生的选择是苦作等来年。“苦作”中又甘之若饴于比起著书立传来更加劳累且有可能错失名望的工作——教书。这大概也是她任由学生整理讲稿顾自一门门课讲下去的缘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