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淡中突然一束强光刺疼了我——电影《内布拉斯加》
(2015-07-08 10:19:57)2013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内布拉斯加》,褪尽了缤纷的五彩,给了我们一个亚历山大·佩恩眼里的美国。
亚历山大·佩恩眼里的美国,是什么颜色的?黑白的。对从来没有去过美国的《内布拉斯加》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让我们意识到,美国不仅仅是纽约、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还有比灵斯、霍桑和林肯市。尤其是霍桑。
对不怎么懂英语的我来说,“霍桑”这两个字搭配在一起只代表着那个伟大的美国作家,《内布拉斯加》告诉我,它还是搜索引擎都难以一下子找到的美国小镇的名字,我有些好奇:那将是一座美丽成怎样的小城呢?以我游玩欧洲的经验,凡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都美得惊人。
几经劝阻不能说服父亲伍迪从蒙大拿的比灵斯去内布拉斯加的州府林肯市领取那莫须有的百万美元奖金后,戴维称病请假开车送伍迪去林肯市让他亲自验证手里的那一纸获奖通知,只是一场骗局——戴维的决定很称我心,我要看一看纽约、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以外的美国。
戴维那辆现代轿车开在广袤而显得荒芜的美国中部的公路上,况味是无助又无奈。无助的是伍迪,多次独自一人颤颤巍巍地行走在前去林肯市的路上被拦截的结果,是终于踏上了领奖的路途;只是我们不明白,一场显而易见的骗局,伍迪怎么就坚信不疑呢?无奈的是戴维,人到中年,同居女友刚刚离去,自己又只混到了一个售卖音响的社会地位,失意之下下决心帮助伍迪完成愿望,只是一个“孝”字能够概括的?所以,感到意外,他们途径伍迪的老家霍桑,是在戴维的主导下他们进城停车住进了伯母玛莎的家里。莫不是戴维想在父亲彻底失望之前让其收罗一些年轻时的豪迈记忆从而让失望来得不那么痛心疾首?然而,跟《红字》作者的名字读音相近又怎么样呢?这个镶嵌在美国辽阔国土中间的小城镇,到了2013年,颓败得不成样子,“戴维,经济不景气,霍桑都垮掉了。年轻人的日子很难过。”玛莎伯母这样解释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何以无所事事地瘫坐在沙发上喝着可乐看电视。这让戴维的神经迅速紧绷起来,告诉父亲千万别提获奖之事,何况,那是假的。但,伍迪到底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巴在一辈子都不能摆脱的杯中物的作用下在酒吧宣称,自己获得了百万美元的大奖。那么好,至爱亲朋全都想起了伍迪年轻时与他们之间的金钱瓜葛,于是,争执、詈骂、恶斗瞬间填充了伍迪离开霍桑去比灵斯讨生活后的几十年间的空白,戴维突然明白,早年伍迪为了什么要卖掉开在家乡的修车铺子跟随他们的妈妈去比灵斯开一家美发店为生,至于与随后到来的哥哥罗斯一起“偷”一台伍迪念念不忘的压缩机,只是为了让霍桑归还霍桑欠伍迪的岁月。
可是,多少台压缩机都无法改变伍迪行将就木的现状,那一张也许伍迪心底很清楚只是一场骗局的百万美金获奖通知,在伍迪看来是美国亏欠他的一张总账单——纽约、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固然是美国,可是,真正的美国,是比灵斯的伍迪、戴维,是霍桑玛莎伯母家那一对失业的双胞胎儿子,是霍桑那一个个追着伍迪讨要无中生有的旧账的男男女女。《内布拉斯加》固然说了一个糊涂的老爹固执己见的故事,《内布拉斯加》更是帮助我们这些通过电影了解美国的人,看到了一个多样的美国。
戴维带着伍迪到了林肯市,百万美元奖金果然是假的。伍迪失望到近乎麻木的状态看疼了戴维,他将现代轿车换成了伍迪心心念念想要拥有的一辆皮卡,又买了一台压缩机装上卡车,并让伍迪开着卡车在霍桑城里转了一圈……影片结束了。还是一部讲戴维孝心有加的电影嘛?可我总觉得不那么简单。不过无论如何,《内布拉斯加》有了一个光明的尾巴。整部电影黯淡无光,突然而至的强光刺痛了我的眼睛,于是,当伍迪开着卡车行进在霍桑街头神情不免有些得意时,我想要向隅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