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就是喜欢将幻想变成看得见的东西——观3D《春之祭》

(2015-07-10 12:27:37)

克劳斯·欧博梅耶,看名字猜国籍,觉得他是一位德国艺术家。2015年上海夏季音乐节,就数他带来的节目最惊世骇俗:让乐迷戴上3D眼镜观看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2010年5月,名闻遐迩的费城交响乐团来上海演出,他们选择的曲目就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和《春之祭》。音乐会票子开售时我有些犹豫:不想与世界名团擦肩而过,又怕接受不了斯特拉文斯基那节奏分明旋律听上去非常纷繁的作品。后来,还是去了现场,费城交响乐团有出色的铜管,再加上著名指挥家夏尔·迪图瓦的点拨,《火鸟》和《春之祭》真是声声入耳。

尽管如此,《春之祭》在古典音乐作品中至今当属前卫之作,现在,克劳斯·欧博梅耶要用现代科技将《春之祭》再往前带一步。这一步走出了我的想象能力,我不知道由他策划、上海交响乐团现场演奏、德国芭蕾舞者萨拉·格蕾瑟现场表演,并加入新技术的《春之祭》,会呈现出怎样疯狂?

对,没有哪一个词比“疯狂”更能恰如其分地形容《春之祭》了,除了在巴黎首演后因为粗野又凶猛的音乐元素让乐迷愤怒外,俄罗斯最魅惑的芭蕾舞演员尼金斯基为之设计的舞蹈,因为从头至尾的“反芭蕾”动作,让温文尔雅的巴黎骚乱了。更诡异的是,尼金斯基自己也在而立之年精神耗散,无法再登芭蕾舞台。

围绕着《春之祭》的疯狂已至极致,到了2015年,我们还能看到什么?眼见为实,7月8日,我走进了上海交响乐团的主厅,先是被眼前的装置吓了一跳,一块巨大的银幕悬浮在舞台上方,银幕后面大片的位子盖上了红布。舞台的右边围出了一块扇形的舞蹈表演区,地板墨黑,被六台摄像机团团围住。这样,等到上海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们走上舞台,就显得格外拥挤了。

下半场,演出开始了,担当了半场斯特拉文斯基作品讲解员的舞者萨拉·格蕾瑟回归本职,站进舞蹈“圈子”里。在张洁敏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的伴奏下,萨拉·格蕾瑟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在大银幕上呈现出三维立体影像,即时、多变、未知得不可思议。

曾经,斯特拉文斯基这样解释他创作《春之祭》的动因:“我好像看到一个庄严的异教仪式,睿智的长老们围坐一圈,看着一个年轻姑娘跳舞,一直跳到死为止,成为取悦春神的祭品……”尼金斯基根据斯特拉文斯基的意象编排的舞蹈,通过堆叠舞者,呈现了20世纪初的《春之祭》。今天,克劳斯·欧博梅耶只用一位女舞者,他用能让我们看见的手段表现的《春之祭》,又是怎样一番景象?由斯特拉文斯基的自述可见,《春之祭》再现的是俄罗斯部落中的人祭场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场面只能想象无法再现,但,与德国同宗的奥地利人克劳斯·欧博梅耶费要用具象再现人祭,于是我们看见,经由六台摄像机拍摄后投射到大银幕上的莎拉·格蕾瑟的舞蹈,变得光怪陆离起来:成了活动变性人型,成了起舞的字母,成了在一张巨大的网上停不下来的舞者……最让人震惊的,则是克劳斯·欧博梅耶让莎拉·格蕾瑟舞动着的腿脚和手臂互为镜像地黏连在一起舞蹈,非人、扭曲、虔诚……所谓人祭,我觉得就是这样的。

这,就是德国范儿呀,总是上下求索地一定要将幻想变成看得见的东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