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英气勃发 思虑渐多

(2015-05-24 11:26:35)
标签:

娱乐

事先,我并不知道格哈德·奥皮茨这位德国钢琴家的国际地位,买了他的全套贝多芬奏鸣曲音乐会的票子,是因为我想在2015年完成两桩聆听音乐会的愿望。一桩是,全套的贝多芬四重奏音乐会,一桩是全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理想并不高远,距离星空还很遥远!即便如此,就是实现不了,买到格哈德·奥皮茨的演奏会票子后,赫然发现,他的第一场和上海四重奏的第六场重叠,这可是凭我一己之力无法调和的矛盾,于是,2015年音乐会理想注定是缺了一个角,漏过了上海四重奏的第六场贝多芬四重奏全集音乐会。

也许走进上海交响乐团主厅的时间有一点早?观众席一大半空着,想到买节目单时听到工作人员说好像出票情况不好,带来的节目单卖出去的不多,心里有一小寒,再看偌大一个舞台,就中央停放着一架三角钢琴,倍觉伤感。当晚,我们伴随的格哈德·奥皮茨仅用一架钢琴跟贝多芬对话会更加寂寞,。

从去年深秋开始的全套贝多芬四重奏音乐会,我从彼时听到了来年的烟花三月又到此刻的小满时节,知道四重奏曲目的安排并不以作品创作年表为顺序,从早期开始,然后早中晚期随意跳脱。当然,所谓随意跳脱是我的主观感受,那样安排,一定有李伟纲他们心理逻辑。打开节目单,格哈德·奥皮茨的曲目安排也不是像唱片那样随创作年表亦步亦趋,比如5月22日安排的四部作品分别是第一钢琴奏鸣曲、第四钢琴奏鸣曲、第二十二钢琴奏鸣曲和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早期两部中期两部。

对贝多芬的奏鸣曲,除了热情、悲怆和月光,其余我没有认真听过,格哈德·奥皮茨选择这四部作品作为“开场戏”,大概是照顾了普罗听众的情绪,比如第四钢琴奏鸣曲就是俗称的大奏鸣曲,而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则是著名的“热情”,可不是吗?等到“热情”著名的旋律反复出现在第一乐章的时候,此时已是晚间9点半以后了,我能感觉到全场的听众在心里都呼应了起来,于是,全场默无声息的互动在此刻格外生动。是的,我们这种业余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很容易并习惯性地在自己喜欢的作曲家和喜欢的作品里打转。是害怕陌生的曲目一来自己又陷入初听古典音乐时的那般无助吗?事实是,无助是可以转化为游刃有余的,就看我们敢不敢于突破界限了,而去现场听音乐会,特别像贝多芬全套四重奏或全套钢琴奏鸣曲。至少,这一场音乐会能让我明显地听到,贝多芬的早期作品,英气勃发且精力充沛,你看,第四钢琴奏鸣曲作品第7号,用时29分钟,除了篇幅之大,全曲自始至终充满了幸福与希望,是一部流露出蓬勃朝气与洋溢着年轻人快乐心境的作品。 而中期的两部作品,则思虑多了许多,声音的质感要比早期的两部作品厚实了许多——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内涵太丰富了,这是我开始聆听四重奏开始的。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却不自知地以为贝多芬只会怒发冲冠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偏颇的教育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8点开始的格哈德·奥皮茨音乐会,当然晚于开始于7点45分的上海四重奏音乐会结束。出了正厅,遇见演出结束后准备打道回府的李伟纲兄弟,此刻,他们的神情要比舞台上的凝重自由了许多,正用沪语跟人商量去见格哈德·奥皮茨的时机。我打量过去,李伟纲的下颔因为久夹小提琴的缘故,已伴生出很大一块犹如胎记一样暗红色的茧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