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7日辰山草地音乐节
(2015-05-19 10:05:37)
标签:
佛学 |
星期一早上一醒来,就听见窗外有淅淅沥沥的雨声。想到上周五下了一整天的滂沱大雨,由经典947主办的辰山草地音乐会,用3年的执着感动了上天。
周日下午,从市区开车去辰山植物园的一路上,天上总有一团乌云相伴左右,不免有些担忧:待会儿下雨了怎么办?而天气预报言之凿凿地说当天会有阵雨。然而,3点左右当我们步入辰山植物园后,碧空如洗,湛蓝的天空上漂浮着洁白的云朵,上帝啊。
5点50分,我们进入音乐会现场,恰好遇到德国班贝格交响乐团的乐手们也进去候场,拿着各种乐器的男男女女不是俊男就是靓女,老有老的儒雅,少有少的勃勃生气,不由得感慨,音乐真有着奇妙的修身养性的功用呢。
德沃夏克的《节日进行曲》和贝多芬的《克里奥兰序曲》作品33号拉开了音乐会的大幕,音乐会放在野外的草地上进行的弱点,一览无余。因为舞台搭建在空旷的草坪上,又要照顾差不多5000个观众,主办方不得不动用扩音设备,问题来了:麦克风附近的乐器声音嘹亮,而稍远处的乐器,它们的声音则被遮蔽得几乎听不见,像《克里奥兰序曲》中那个令人如痴如醉的转折,虽说班贝格的弦乐组非常出色地再现了贝多芬的意图,然而过于响亮的管乐与有些弱小的弦乐,让声音很不平衡。
声音的不平衡,到了米沙·麦斯基出场,显现得更加明显。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和《洛可可可主题变奏》,说好的是管弦乐队协奏的,因为麦斯基眼前就是麦克风,于是,一把老琴的声音斗过了整支班贝格,好在,两首都是乐迷熟透了的乐曲。只是当晚,依然宝蓝色加黑色袖口的绸质衬衫衣袂飘飘,加上随风飞舞的一头雪白的长发,胡须也一如既往地修剪得一丝不苟,但他已不像我前两次见到的那样喜欢炫技,就这么按照他理解的老柴,在琴弦上非常扎实地一一呈现,倒成了我听的他最好的一次现场。特别是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没有了乐队伴奏,因为扩音设备而造成的声音不平衡问题,没了,麦斯基一个人挥洒自如地拉起他无数次拉过的大提琴神曲,《萨拉班德》、《吉格》……好极了,比起以往听到的麦斯基版本,温和了许多。其实,王健演奏此曲也是温和,不过,王健的温和是收缩的,而这个现场的麦斯基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一种能够包容所有的宽大的温和。
孤陋寡闻,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德国还有一支班贝格交响乐团。主持人王勇告诉我们,班贝格是位于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只有7万人口的小城,城市的大小相当于此地的周庄,却拥有一支精良的管弦乐团。可惜,因为草地音乐会的缘故,这支管弦乐团的好,我们没有充分领略,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作品21号和勃拉姆斯的三首《匈牙利组曲》,都没有让我们尽兴,此时,音乐会已近尾声,来凑趣的一些市民终于隐忍不住,开始大声地打起电话,小孩子也开始奔跑起来——这大概就是草地音乐会的特色之一?
不知道台上的德国人会怎么评价当天现场观众的表现。喜欢古典音乐几年来,现场听了不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好的现场是台上和台下共同创作的,当然,草地音乐会的现场肯定不等同于音乐厅的现场,可是,我们拿着音乐会的票子打算去聆听的时候,真的要问问自己:准备好了去听音乐吗?
哦,错了,台上还有一个英国人,他就是指挥乔纳森·诺特。是一个动作遒劲、表情丰富的指挥,下次一定要去音乐厅看一次他的指挥,那时,因为没有了大屏幕,他的表情我们无从知晓,这时候体会他的指挥艺术,恐怕更加纯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