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wumei2215
wumei221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081
  • 关注人气: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他们穿越回巴赫时期——俄罗斯“黄金时代”巴洛克室内乐团

(2015-03-15 12:05:06)
标签:

娱乐

3月14日下午的上海,预报中的春雨如期而至,到了晚间7点,已经大雨如注。

下了地铁从城市规划馆处的出口出来往上海大剧院去,途中,遇见一个外国人问票贩:“票还有吗?”不是名团,甚至不是来自德奥或美国的乐团,又遇到这样的大雨,票贩一定觉得屯在手里的票子就要瞎了,所以,一听到有人问还有票嘛,兴奋得雨伞勾住了外国人的头发还不知道。猛跑了几步后才发现,赶紧打招呼:对不起对不起。我继续往上海大剧院的大门去,耳边飘过票贩开出的票价:20元。20元?我的心一凉:一场平庸的音乐会。

打着俄罗斯旗号的音乐团体的演出,我去现场看过两次,一次是在大宁剧院,一次是在保利大剧院。两次的现场都差强人意,又不敢觉得俄罗斯当下的音乐水准在扶摇直下,就开始避免听俄罗斯乐团的音乐会。

俄罗斯“黄金时代”巴洛克室内乐团?顾名思义,是一个回到巴赫时期乐团建制的乐团。近两年,到上海来过的古乐团不少,包括德国的名团,比如科隆古乐团。早就想去现场体验古乐团的声音,临时总有急事打岔。既然是巴洛克室内乐团,即便来自俄罗斯,也去听听吧。

却遇到了一场质量高端的音乐会。

3把小提琴、2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一把低音提琴和一架古钢琴,等到上半场的第三部作品巴赫的《第二管弦乐组曲》开始前,又加入一把木管短笛,俄罗斯人用这么感性的方式告诉我,这就是巴洛克时期一支乐团的规模了。这样的规模,当然不能比拟海顿时期的交响乐团,更与动辄百人以上的现代交响乐团的建制大相径庭。好在,他们选择的曲目也是古意盎然,朱塞佩·塔蒂尼的《管弦乐曲》、阿尔比诺尼的《弦乐交响曲》以及巴赫的《第二管弦乐组曲》,这是上半场的曲目。三部作品,对我的耳朵来说都是陌生的,第一次聆听的作品又是第一次聆听古乐团来完成,感觉巴赫时期要取悦听众,要靠作品本身的魅力。特别是,演出明显比两位意大利作曲家作品繁复了许多的巴赫作品时,作品的叠床架屋全靠作品本身来形成,自有音乐纯粹、干净的气息。

下半场的曲目,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泰勒曼的《三重奏奏鸣曲》以及卡尔·菲利普·埃马努埃尔·巴赫的《大提琴协奏曲》。似乎彼时对大提琴的理解不似今人,故一部大提琴协奏曲让我久久进不去音乐的境界。倒是泰勒曼的《三重奏奏鸣曲》让我大吃一惊,乐团的首席中提琴居然还能演奏维奥尔琴(阿佩乔尼?)!激赏中聆听泰勒曼此曲,觉得好听得不得了。

当然,下半场的重头戏是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以我们今人的理解,小提琴协奏曲应由一支百人乐团协助一把小提琴来完成的曲目,现在,俄罗斯“黄金时代”巴洛克室内乐团要用3把小提琴、2把中提琴、1把大提琴、1把低音提琴和一架古钢琴来完成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大概是回归了巴赫创作此曲的本意?第一乐章那熟透了的旋律一来,以前听得多的是双小提琴演出这个段落,现在由古乐团的编制演出来,很不错啊!只是第二乐章,巴赫写得犹如大海里的浪花,一波一波地涌向岸边,由交响乐团演奏出来,排山倒海之势令人震颤,且一波一波难将息,是我记忆中第一次被巴赫音乐拍碎的瞬间。同样的第二乐章,由古乐团来完成,气势不再,但,巴赫时期演出音乐的场所,哪能像上海大剧院这么高敞?几十人围坐在贵族家的客厅里洗耳恭听10左右的乐队演出巴赫,一定也能获得震颤的愉悦的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