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面前,没有最后的胜利者——贝多芬《升c小调四重奏》
(2014-12-12 14:51:16)
标签:
娱乐 |
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人们常常用他的《命运交响曲》与其不肯向命运低头的硬骨头精神互为映证,以致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的头脑里,贝多芬就是顶着一头发怒的雄狮才有的乱虬的石膏像和“当,当当当,当”这几声著名的敲击命运之门的声音。
现在,我开始听他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了。我开始听他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后,觉得他的第131号作品《升c小调四重奏》,更能显示他不肯向命运低头的坚硬。这部原本打算作为第130号作品结尾乐章的弦乐四重奏作品,因为贝圣创作时乐思泉涌,写得过长,只好单列。1826年写毕,8个月后,贝圣溘然长逝,想必,他在写这部一生中最后一部大作品时,已感诸多不济,却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这部由7个乐章组成的作品时不能停顿——哪怕力有所不逮,也有奋力前行,贝圣心底里要自己把握命运的意念,彰显无遗。
尽然如此,拍摄于2012年的电影《晚期四重奏》,为什么要选用贝多芬的第131号弦乐四重奏作品作为贯穿始终的轴线?
赋格四重奏乐团中最年长的大提琴手彼得罹患帕金森氏症,以为同舟共济了25年而固若金汤的乐团开始崩塌:第一小提琴丹尼尔做事严谨,作为四重奏乐团的舵手,丹尼尔要求乐团的演奏一定要按照他在乐谱上的标注完成;第二小提琴罗伯特对丹尼尔过于死板的演奏风格早有腹诽,在彼得患病乐团需要调整之际他想与丹尼尔换个位子从而让赋格四重奏乐团的演出风格能够出新;中提琴朱丽叶虽然是罗伯特的妻子,但是在音乐理念上却总是与丹尼尔站在一起,直到猜出丹尼尔与他们的女儿有染后。因为彼得的意外,深潜的矛盾一一浮现,与此同时,已经排定的纪念25周年的演出又要进入排练阶段,曲目偏偏是演出过程中不能停顿的贝多芬作品第131号。因为彼得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在减弱,他们的排练过程一波三折。尽管在药物的帮助下彼得走上了纪念演出的舞台,但,他不得不屈从于帕金森氏症对他手指的控制,中途退下舞台由他人替代。其实,在命运面前没有胜利者,彼得不得不搁下心爱的大提琴,就不用说了。朱丽叶呢?虽然内心无法原谅罗伯特的一夜情,可是,当女儿痛陈她为了音乐让母爱缺席时不也只好原谅罗伯特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吗?纵然人人都说罗伯特是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可与身俱来的能力注定了他只能是四重奏中的第二小提琴,他就是心比天高不也只能以拥抱丹尼尔的方式接受命运的安排吗?而丹尼尔,虽然合上了满是标注的乐谱在电影的结尾处纵情地演绎了一次贝多芬的第131号作品,但,就像他对罗伯特与朱丽叶女儿的恋情,是插曲,不是回旋曲。
在命运面前,没有最后的胜利者,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听贝圣的第131号作品,更加入耳入心。
当第一小提琴拉响第一句乐句时,你就听到了凄凉的柔板,用赋格曲写成的这一段柔板,哀伤气氛浓烈,似乎预告着贝圣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谱写的,是一篇痛苦的诗歌。瓦格纳曾说,这段柔板是音乐史上从来未有的最忧郁的篇章,但贝多芬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作品,悲伤是一时的,接踵而至的非常活泼的快板是又典雅又奔放。但是,老之将至其心也哀,随即而来的行板及变奏曲,虽抒情可不安的情绪俯拾即是直到作品的最后一个音符。
没错,一曲终了,彼得在舞台下泪眼婆娑,由妮娜·李替代了彼得的赋格四重奏乐团他们紧紧相拥后,银幕由黑屏替代,字母缓缓升起,似乎,全新的赋格弦乐四重奏乐团已经好整以暇。事实上,四重奏乐团是“四个人的婚姻”,四位组员是工作上的同事、生活中的朋友,丹尼尔、罗伯特和朱丽叶之间已经起了勃豀,赋格四重奏乐团还有一个25年吗?
所以,电影选用了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作品第131号《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以不向命运屈服称世的贝多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虽然用强调乐章之间不能停顿的方式表示了他的强硬,然而,世事无常的感慨,还是从他131号作品中那凄凉的起始句里,流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