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人困扰他们很无奈——读《甜蜜的悲伤》
(2014-12-10 10:05:37)
标签:
美食 |
遇见这本书后决定将其借回家,是因为译者是孙仲旭。
今年早些时候,这位优秀的译者因为抑郁症从高楼一跃而下,丢下了他挚爱的家人。除了阅读过他的译笔,我与孙仲旭没有交集,对我,纪念的最好办法是,阅读他翻译的作品。
《甜蜜的悲伤》,美国战地记者马特·麦卡利斯特怀念母亲的佳作,封面上“关于爱、家庭与美食的回忆”的副标题,让我以为这将是一次愉快的阅读旅程,结果不是。
“那一刻,我知道有一个办法可能唤回我的妈妈:走进厨房,按照她的菜谱做东西。她的小排骨、巧克力脆饼、草莓冰淇淋——它们会成为门径,让我走进几乎已忘记的过去……”在我读完《甜蜜的悲伤》以后,再一次默念印在封底上的这句话,我明白这只是作者马特的愿望。
1970年代中叶,马特只有10岁的时候,家人发现那个聪明、乐观的家庭主妇变了,变成了一个脾气暴躁、不可理喻的女人,瞧她,总是怀疑有人在诋毁她有人在勾引她的丈夫有人……重重疑虑让安只好借酒浇愁,“它能让我暂时高兴起来”,安这样回答马特对她酗酒的不理解。那时,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安已经被一种名叫抑郁的病魔纠缠着,直到安在某一天早上趁丈夫唐回老家奔丧之际告别一双儿女开车到人迹稀少的高地服用了过多的药物打算自杀,大家才意识到,安病了。
安病了,可是,对抑郁症患者的家人来说,陪伴一个抑郁症病人要比意识到家里有一个抑郁症患者,更难。在躲避母亲这一下意识的指使下,马特选择了战地记者作为自己的职业,伊拉克、阿富汗、以色列……直到安病入膏肓了,马特和姐姐简这才意识到,安需要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正是这最后的陪伴,抑郁症患者家属的痛楚,掩饰不住地流露在马特的笔端,所以,所谓的“美食的回忆”,其实是马特想用美好的味觉来掩饰沮丧的感觉,试图将抑郁症患者家属的痛苦陪伴用美食伪饰成一个有着甜蜜往事回忆的故事。他成功了吗?可我,无法忘怀安从一个快乐、聪明的两个孩子的妈妈慢慢变成一个孤独的不可理喻的精神病患者的过程,无法忘怀马特-麦卡利斯特在讲述妈妈在生命晚期因为抑郁症给自己以及家人带来的困扰和怨愤及至无奈的过程。这个过程,叫人读来直觉抑郁症这个幽灵有多么强悍和不可捉摸。最令人沮丧的是,每况愈下的生活状态,是安这个抑郁症患者自己无法控制的。
两种让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中,抑郁猛于癌症——译者孙仲旭在翻译这本书时,一次次深入骨髓地体验着一个抑郁症患者给家人带来的巨大困惑和麻烦,更叫他忐忑、无奈、绝望的是,他知道自己已经罹患了抑郁症!读完《甜蜜的悲伤》,越来越觉得译者孙仲旭今年早些时间选择自决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与这本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孙仲旭大概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像自己曾经翻译的《甜蜜的悲伤》中的安一样无法把控自己的病程,从而给家人带来无尽的烦恼和忧愤,于是,他纵身一跃解脱了自己。他的死,带给家人瞬间的锐痛,却是长久的解脱。
ps:今早新闻报道一位产妇因产后抑郁掐死自己的新生儿,很多议论充满着对抑郁症的不解。一个癌症病人假如举动疯狂,我们能理解,对吗?但是,抑郁是比癌症更凶猛的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