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得好,写作就是为了逃避——《逃避之路》

(2014-11-26 11:07:07)

莫不是我从来没有阅读过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阅读《逃避之路》的过程就从来没有好状态过。可是,我克制了一次次想要放弃的念头把《逃避之路》读完,除了因为作者的大名如雷贯耳外,隐隐觉得,面对一本书如此烦躁,也许原因不在我,而是格雷厄姆·格林散布在书里的狂躁,感染了我。

《逃避之路》,接续作者自传的上半截《生活曾经这样》自27岁始终于1970年代,差不多半个世纪,对人生来说足够漫长,传主又是一个从脚下到心里都特别动荡的人,于是,我们跟着格林从非洲到南亚到南美到他的祖国英国。浪迹天涯不是问题,问题是,格林每到一处从来没有过消停下来端一杯咖啡小口小口地啜着慢慢欣赏域外风情的时候。他总是脚步未停心已波动,不是自责自己错过了人错过了事就是抱怨周遭让他不如意,其间完成的一本又一本著作,格林不失时机地将书名镶嵌在他烦躁的人生旅途中,也许他不为炫耀,可是,真让阅读者心急慌忙:就这样,你还能完成一本有一本大书,你是想以此法反衬阅读者的平庸吗?如是,被格林奚落奥三次以上后,不得不想:放弃吗?当然,坚持读到了最末一页。坚持到底,是因为我特别认同格林的一个观点,纵然为什么写作,可以有多种回答,每一个如堕入情网一样迷上写作的人,哪怕他或她最终因为才华不逮未能成为作家,都选择了一种很好的逃避无趣的现世的办法。

散文,是黄钟大吕式的或风花雪月式的逃避。

小说,是在自己编织的梦幻里的逃避。

都言枯守一台电脑千万次触键是多么无趣的过程?尚且,码出来的字符有时候是黑暗中的舞蹈只有自己为自己喝彩难道,还有比只为生命延续一天天地上班下班回家睡觉的日子更无趣的东西?是格林的《逃避之路》让我庆幸:幸亏我没有厌倦阅读也没有厌倦在电脑上向自己倾诉,不然,怎么办?于是,特别敬佩有勇气逃避真正的生活的人们。

纽约一名名叫威廉·西米洛的公共汽车司机的工作就是每天看着同样的人上上下下,看着他们往钱箱里扔5分硬币、1角硬币。1947年,已经这么平淡无奇了20年的威廉·西米洛在某一天早上终于爆发,在应该右转去站头接客人的车左转开上了华盛顿大桥,开始了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三天里,西米洛到过不少地方,包括白宫,最后,在距离纽约、距离烦恼的生活1300英里的地方被警察抓回纽约。回到纽约,出人意料地,威廉·西米洛受到了纽约人民的夹道欢迎。一个偷偷将公共汽车开出自己应该行驶的线路、开到了1300英里以外的佛罗里达,只是显而易见的违法乱纪的行为,为什么会得到纽约人民夹道欢迎的礼遇?“今天,全美国成千上万的工人和劳动者在继续他们单调乏味的工作时,心里稍稍多了一点轻松的感觉,因为威廉·西米洛成功逃脱了他单调乏味的生活”,这是事发后纽约一张报纸所发的报道。可见,逃避生活,是普天之下所有被单调生活笼罩的人们必然的想法。

网络甚嚣尘上的今天,来一次威廉·西米洛的逃避已经没有可能,但是,像格雷厄姆·格林那样用写作来逃避生活,却是可能和有趣的途径。到底怎么有趣?请参看《逃避之路》——虽然患有躁郁症的格雷厄姆·格林会将他的烦躁通过《逃避之路》传递给你,但你从字里行间更能读到的是,他寻到一种两全其美的逃避之路后的得意洋洋。真是两全其美呀,去除了烦躁之余,还把钱赚了。不不,哪止两全其美?写作还为格雷厄姆·格林赢得了世界级的名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