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说也说不完之三
(2014-10-17 11:07:41)
第一家,因为等车时间需要四十分钟,由伏见稻荷神社换成了东福寺。车停站后下车要走大约五分钟路程的小巷,小巷里,树木郁郁葱葱,褐色木栅栏门后就是一座寺院,或大或小,这让我有些气馁:京都的寺院真的多到令人发指呀。
建于1239年的东福寺,是京都最大的禅寺,临济宗东福寺派的总院,占地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连年战争及1881年的火灾,将其佛堂、法堂、厨房、住房一并烧毁,其后逐次重建。据说寺内的通天桥是观赏红叶的景区,可惜,我们来到东福寺时枫叶还没有红。
从东福寺出来,乘坐地铁来到伏见稻荷大社。伏见稻荷大社门前涌动的人潮让我大吃一惊,这两天就没有在大阪或者京都的任何一个景点看见过这么多人,抻长了耳朵仔细听游人的说话,大多是日本人,熟人大力推荐这里,是不是只为人气指数?然而,在我看来那些建筑或者环境明显优于这里的寺院,就没有这么多本地人前来朝奉,为什么?稻荷大社,用拆字法来意会这里能吸引本地人纷至沓来的原因,稻,日本是一个靠稻米养活一代代人的国家,毋庸置疑。那么,荷呢?是荷花的意思还是担负的意思?当我们忙于果腹时又何来情绪看护荷花?既然是截了"担荷"的意思,当地人给稻荷大社如此的供奉,说明这是一个重视此道的国家,沿小山峰而建的代表一个单位或个人而建的到了密布程度的鸟居,算是物证吧。
稻荷大社出来,再度去清水寺,既然都说清水寺是京都非去不可的寺院,一定要走进去吧?白天的清水寺,真是另一番景象,除了游人明显增多以外,没了夜色增添的神秘感,不过尔尔。花300日元深入到清水寺的深处,一座离地大约百余米的回廊挤满了耳语着的人们。据说,曾有人选择在这里跳崖了结生命,没有想到连根汗毛都没有伤及,于是人们传说从这里跳将下去的如果能全身而退,就会有后福的。这个传说,让许多人从这里跳下去,当然,传说敌不过科学,大数据表明,从这里着地的人能存世的大约在百分之二十,其中又有不少人只是活着。
离开清水寺到祗园,当然选择从二年阪出来。阳光下的二年阪,两边的商店缤纷多彩,虽听不见揽客的吆喝,但人来人往的终究是铺满了夜间二年阪因为清寂而独有的别样之美——真的,有些东西,何必非要看得真切?
但,祗园到底指什么,倒要弄得真切。
林文月先生在她的《京都一年》中特意为祗园写过一文叫《祗园祭》,文中,林文月先生用有些学究的笔调告诉我们,每年7月里的那几天,京都的男女都要穿上华丽的和服拉着手穿行在祗园四条偌大的街区里游行,街道两旁的建筑则挂起了神灯、青帘,装饰起了鲜花,竖起了屏风,传统打击乐更是声震云霄,如此浩大声势,是为了驱鬼神。传说1100年以前,日本流行瘟疫,夺去了很多生命。人们认为这是一个叫牛头天王的鬼神在作祟,就用66根棍子(当时日本被分为66个地区)建造了神轿,送到神泉苑,游街祈祷。这祇园祭的前身,八阪神社是祗园祭的终点。
也就是说,祗园,并不指一处园林,而是一个地区的统称。所谓到了京都一定要去祗园,未必指一定要去八阪神社,而是领略行走在花间小道上艺妓的千姿百态。可惜,再度来到花间小道,依然不是艺妓活动的时间,一间间酒家的门头挂着的红灯笼,没了灯显得蔫头耷脑的。我们意兴阑珊地退出来去下一处,银阁寺。
金阁寺在前头,银阁寺在哪里?此次到京都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还有一处跟金阁寺相映衬的银阁寺,既然如此泯然众生,我不怀好意地觉得,银阁寺就是京都人看着金阁寺因为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而扬名天下,就匆匆将一处寺院更名而成的。可是家人中最小的那位执意要去,就去。
这时候,500元一张的一日乘车券已经给我们提供超额服务了。年初在东京,这一次在大阪,深切地觉得日本的消费其实贵得有限,只有车费,相比上海,贵得离谱,所以,每一次外出都处心积虑地避免搭乘JR。现在,最束缚我们手脚的车费问题解决了,即便银阁寺不怎么样,又如何?
未到银阁寺,先被银阁寺外的一条小道征服了。一泓潺潺流水两岸婆娑绿树,想必两个星期以后枫叶一定会红,彼时的此地,色彩该有多么迷人的眼?京都人也足够自信,竟然管这条小道叫“哲学之路”。在哲学之路上走个来回,看见鸭子在游水听见乌鸦在聒噪,哲学却没有来找我,可是,我会长久记得这条哲学之路。
清水寺里有一处园中园需要300日元门票,但你可去可不去,所以,银阁寺是我在京都遇见的第一处需要门票处,500日元。这一处日本室町时代遗留下来的日本国宝级建筑,日本式庭院疏阔而成熟,只是如同金阁寺一样矗立在水中央的银阁寺,呈古木的旧褐色,既然如此,为什么非要叫银阁寺?不得而知。
银阁寺是一个值得流连的地方,但金阁寺在远处召唤,让我们无法安宁地在银阁寺一步三叹。
在公共汽车站等车的时候,我们总结出京都的公共汽车虽极为准时,但有的线路间隔时间极长,比如早上我们打算搭乘的到伏见稻荷神社的南线车。但,200打头的,如同上海的公共汽车,三五钟就是一辆,京都又没有堵车这一说,所以这三五分钟是实时。这不,开往金阁寺的班车,来了。
虽说金阁寺的名气大于银阁寺,囿于庭院小于银阁寺,金阁寺收各位游客的门票是400日元。踏着碎石子铺就的小说走近金阁寺,那年来这里的一些细节,慢慢回来了,这节奏,就像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一笔一笔将沟口推向一把火烧掉金阁寺一样:我老了,金阁寺依然熠熠闪光。隔着一池秋水要看金光闪闪的金阁寺,此刻近黄昏,阳光柔和了下来,投射到金阁寺遍体黄金上,端的是“云霞明灭或可睹”。
至此,500元的一日乘车券已让我们心满意足,接下来,看到什么,就是京都恩赐给我们的。“下鸭神社”是我们的下一站。按照路途远近来安排,下鸭神社应该夹在银阁寺和金阁寺之间的,想到寺院一定会关门,而神社一定不会关门,我们就反着安排了,结果,著名的八阪神社不关门但不那么著名的下鸭神社,就是到点关门的。我们安慰自己:鸟居而已,关门就关门吧,就努力怀着愉快的心情绕着下鸭神社转了一圈,四分之一圈的时候还能保持愉快,半圈以后开始沉默,一圈转弯,遗憾得想哭,觉得它比八阪神社漂亮许多!由此,决定下一次再来京都,飞越大阪直接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