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wumei2215
wumei221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674
  • 关注人气: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空悲切,年华老去体会深——理查·施特劳斯《堂吉诃德》

(2014-10-14 23:29:47)
标签:

娱乐

人老记忆远。可是,华裔大提琴演奏家王健不久前说过的一段佳话,却牢牢地镶嵌在我的脑海了。

空中飞人王健总是今天东京明天爱沙尼亚后天又到了赫尔辛基,如此频繁地在各种时区里穿梭,就难免会在某地的舞台上突然犯困。有一次,他在巴黎演出理查·施特劳斯的《堂吉诃德》,进入尾声时,突然袭来的困倦让他有半分钟沉入酣然的梦乡。一个激灵后清醒过来,赶上了末段的华彩。悲悯的乐句从他的弓弦下缓缓流淌出来又慢慢流向观众席时,王健看见坐在第一排的一位老妪正抬头凝望着他,泪流满面。

王健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讲这个故事是为了揭丑,而我,因此对《堂吉诃德》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陆陆续续的,手边就有了王健、米沙·麦斯基、杜普雷等等大提琴好手演奏《堂吉诃德》的唱片。

站在浪漫主义时期尾端的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很喜欢以古希腊神话、哲学名著或文学名著作为创作的蓝本,《莎乐美》、《查拉图斯拉如是说》以及《堂吉诃德》等等。这位因为音乐而富庶一时又因为战争财富消失殆尽的作曲家,战后为了保持有尊严的生活曾以高额出场费名闻欧洲乐坛。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让理查·施特劳斯成了被世界乐坛忽视的作曲家?好在,时间能够披沙沥金,2014年,理查·施特劳斯诞辰150周年,他的作品在世界各个角落此起彼伏。

大提琴和乐队交响诗《堂吉诃德》,是众多理查·施特劳斯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参照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我曾经一遍遍地聆听王健等几位大提琴演奏家演绎这部作品的唱片,觉得王健的版本与理查·施特劳斯的乐思最贴合。作为欧洲最后的骑士,堂吉诃德携桑丘·潘沙启程去战天斗地的时候,何等的英雄气概?屡遭折戟后依然愈战愈勇,何等的英雄本色?而堂吉诃德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结局时,又是多么的英雄末路!尤其是最后一种情感,只有经历过侥幸地突出重围成为享誉世界的大提琴演奏家的王健,才能感同身受,所以,一直期待能到现场听一次王健拉响《堂吉诃德》。

2014年10月13日,慕尼黑爱乐乐团邀请王健在落成不久的上海交响乐团新厅演出,曲目除了《堂吉诃德》,还有《唐·璜》和《蒂尔的恶作剧》。想不到有比我更死忠的王健粉丝,邻座的一位哥们上半场一直随着王健的琴声打着节拍,当王健一如既往地用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的一曲返场以后,他便翩然而去。我虽留下听完了《唐·璜》和《蒂尔的恶作剧》,心却留在了上半场,脑子里不断回旋着《堂吉诃德》那绚丽、灿烂的乐章。

这场音乐会,原本应由捷杰耶夫担纲指挥的,台风将捷杰耶夫阻在了冲绳,拉脱维亚指挥家安德里斯·波嘉救场。胖乎乎的波嘉有意思,《堂吉诃德》序曲那如旭日东升般绚烂的部分,他指挥起来脸上像是盛开的一朵花。进入到吉诃德屡战屡败的中段,波嘉德表情开始凝重起来。末段,当王健深情款款地拉响那段著名的犹如诔文的华彩,波嘉泫然欲泣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明白了那位巴黎老妪为什么会听着这段华彩时泪流满面。空悲切,只有年华老去时,才会有如此深切的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