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wumei2215
wumei221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674
  • 关注人气: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都是第二乐章——高德马克《小提琴协奏曲》

(2014-09-24 11:47:07)
标签:

娱乐

我不知道古典音乐史上还有一位作曲家叫高德马克,更不知道他最著名的作品《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什么模样的。为什么会突然起兴赶到音乐厅去听那一场音乐会,因为,下半场的曲目是马勒的《第五交响曲》——正被马勒《第九交响曲》那长到出了格、将悲伤处理得格外诗意从而让人放不下地一听再听的第一乐章纠缠得言必称马勒。
音乐会的上半场曲目就是高德马克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它出现在那场音乐会的节目单上,像是为马勒《第五交响曲》暖场的。
没有想到,小提琴手、名叫雷诺德·卡皮桑的法国男人,长得与全世界人们口口相传的法国巴黎的浪漫气息严丝合缝。好看的长相总是讨人欢喜的,我坐的那排位子,前方正好有栏杆,我跟我这一排所有的乐迷一样瞪大眼睛看着美男站在舞台上运弓、拨弦。他们是什么时候从卡皮桑的相貌进入到卡皮桑的琴声里的,我不知道。反正,我很快就被他的弓弦带进了高德马克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那真是一部遍布柔情蜜意的小提琴协奏曲。刚刚开始听古典音乐的时候,还不能领会一部音乐作品好比小说,有了起承转合才有意味,只一味地寻找第二乐章来听,比如,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长笛协奏曲》,无他,旋律悦耳得叫人颤栗。仅仅就旋律而言,高德马克的《小提琴协奏曲》全都是第二乐章,如果不是因为协奏曲的长度和节奏问题,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用到婚礼上为新人祝福,婚礼的甜蜜度又上升了几分。高德马克的作品本已情意绵绵,雷诺德·卡皮桑又用法国人与身俱来的浪漫情怀借助一把300多年前的古琴一点一滴地传递给我们,这曲子犹如不绝如缕的春天的雨丝,晶亮着缠绵着,直把人拖入梦境。
高德马克到底是谁? 在他离开这个世界100年后,人们似乎不那么在意这个叫着高德马克的人从哪里来长得什么样子的,他唯一存世的作品《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就是他,他的来历他的模样以及他想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印记。
高德马克是二流作曲家,这怕是没有异议的,我想,原因之一一定是他作品的格局比较小,用文学作品对应一下,他的小提琴协奏曲谱写的是“茶杯里的风波”,是简·奥斯汀小说的路数。风云际会、雷霆万钧比如莎士比亚的悲喜剧固然是经典,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不也是文学园地里盛开不衰的馥郁小花吗?所以,我喜欢二流作曲家高德马克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非常喜欢。
因为喜欢,那场音乐会以后我买了一张帕尔曼的唱片多次聆听高德马克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帕尔曼,随着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而成为世界上粉丝最多的小提琴演奏家。正因为红到发紫,帕尔曼的琴声有些油滑,他来演奏高德马克的这部作品,作品原有的小清新气质荡然无存,只剩下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哀怨。遗憾。
又据说,美籍俄裔小提琴家米尔斯坦演绎的高德马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好的版本,使其出彩的是米尔斯坦在华彩乐章充分发挥了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以及多年浸淫于巴赫的《6首独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而得到的思考深度。米尔斯坦是怎么将与高德马克的音乐气质相去甚远的巴赫融汇进高德马克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我将怀着好奇心继续寻找这张唱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