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了天文和地理——读鲍十《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
(2014-09-22 10:41:19)
标签:
情感 |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长知识,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阅读的目的是唯一的,那么,像鲍十先生的新作《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这样的书籍,能给我带来什么?
或曰,扭转东北以外的我们对东北人的误读?也许吧。说起来,我跟东北人还有一点渊源。1968年,与我亲密得抹平了舅甥代沟的小舅不得不去黑龙江苏家屯插队。小舅是在我的嚎啕大哭中挤上火车远走他乡的,这一走——因为我外公是破落地主——就是10年,期间,以为回家无望的小舅与当地的赵姑娘恋爱了,谁知,就在他们谈婚论嫁之际知青开始大返城。鲍十先生的《生活书》中有篇什写道,在东北被人退婚的女子是很被人鄙夷的,可我小舅说当上海知青可以返家的消息传到苏家屯后,赵姑娘主动提出退婚并帮助小舅打点行装将就要成为自己丈夫的男人送上了单程车。这就是东北人在我头脑中的印象。后来,越来越便利的人员流动将更多的东北人推进我的生活,他们那种拍过胸脯就算已经做好事情的习性让我吃过几颗“药”,所以一本《生活书》,多少能够还原东北人的真性情。
尽量隐藏起自己的价值判断,用淡淡的笔调将耳食之言通过亲自验证以后再用可以虚构的小说让一群东北人摇曳生姿地活在一本书里。这一群东北人,有的活在前朝,有的死在数十年前,有的就跟我们一起呼吸着当下的空气,好作家令人艳羡的本领就是让这一群在自己的年代里各自精彩、各自悲苦、各自怨尤、各自欢实的人们在《生活书》这个舞台上舞动出驳杂中的共同神韵,亦即由辽阔的东北平原、开阔的东北天空以及被说俗了的白山黑水养育出来的东北性格:《连心屯》中逆来顺受后惊世爆发的邬小霞、《王官屯》中书生哨官王兰斋与土匪老疙瘩默无声息的搏杀、《积万屯》中顺应人之常情的父亲沈积万和违逆人之常情的儿子沈家斌的互相把脉、《西腰窝》中已然束手就擒却又被逼得举枪射杀多名干部和乡人的丁汉奎……这些角色,女人因为视受苦为本分可耳濡目染男人的血性所以爆发得虽迟缓却暴力,男人因为看自己是爷们所以只肯以一腔热血与人争是非——这,正是贯穿整本《生活书》的东北人共同神韵,说鲍十先生的《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用文学先让东北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不为过。
可是,隐隐觉得,鲍十先生并不满足于在世界文学的丛林里让东北人亮相。不然,《高步屯》里的付彩云就不应该这么简笔写来。
付彩云,17岁的时候为解家难嫁给了50多岁的高步青。土财主高步青是威风凛凛的家长,就连日本人的枪炮都不能煞一煞他的豪气,结果被日本人使暗招毒死。有几个作家面对高步青这样的素材能不技痒难忍的?但是,鲍十先生忍住了,实为刚愎自用客观上替中国人出了恶气的高步青与日本人针尖对麦芒的戏码,《生活书》只用了5页就极简要地讲完了,这还不是作家最不“顾惜”读者的手笔。付彩云嫁给高步青的时候才17岁,还是一个没有完全长开的女孩呢,却遭遇了那样大的变故,在厄运降临家门以及日本人使用钝刀子“凌迟”高步青和他的家人的过程中,付彩云会经历怎样的脱胎换骨?鲍十先生像是不知道真相一样三言两语就把读者打发了:付彩云另嫁他人生儿育女珍惜地过着每一天。在鲍十先生的笔下,比起诉说家仇国恨,付彩云似乎更在意给“老东西”整晚饭,所以“说着话儿站起来,离开我,慢慢向院子里头走去”。也正是这一句与翻天覆地、血雨腥风、你死我活的《高步屯》应有的故事氛围相去远的结语,让我像是悟到了鲍十先生写作这本书的意图:通过这一个个与土地分割不开的小人物的故事,让读者体会到承接了东北平原物华天宝的东北人民的处世哲学,这个才是浓缩了天文和地理、最值得我们获得的知识。从这个层面去解读鲍十先生的大作,一本《生活书——东北平原写生集》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高步屯》。
最不喜欢的?实在要说,《生活书:三合屯记事》可是拿掉,从叙述方法到叙述的心气儿,都跟其他篇目不搭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