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望潮?
(2014-04-28 10:56:26)这东西原来叫望潮啊,我说的是小章鱼。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看家菜,这是美誉。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每户人家对食材的认同,狭隘又固执,比如我家,我说的是婚前的那个家,就从来没有吃过小章鱼。这种固执延续到婚后我自己上灶掌勺,直到1998年。
1998年,我家搬迁到广粤路丰镇路的学府花苑,我上班的地方在淮海中路襄阳路路口的原上海教育学院里。非常乐观地计算,如果我4点半下班,快一点的话从单位到家用去1个半小时,到家也6点了,再生火做饭,咱家什么时候才能吃上晚饭?那时本埠还没有大规模地通地铁,从淮海中路襄阳路乘公共汽车回到广粤路丰镇路,通常需要两个小时,这还要拜托凉城路广中路路口不堵车。
我们决定请一位钟点工来家里帮忙,顺便让彼时总是丢东西而让我们不放心给他钥匙的儿子放学后不再有载外面疯跑的理由。
小陈就是在这个时候到我家的。
小陈一口上海话里有明显的苏北话口音,可见不是上海土生土长的人。后来我们相处得非常顺畅以后开始聊些家长里短,我知道小陈的父亲是上海一家大型企业的工人,退休以后回乡让小陈顶替他进厂上班。虽然我认识小陈的时候小陈的身材已经走了形,但论五官,小陈年轻时蛮好看的,可她来上海时已属大龄青年,婚姻大事只好看菜吃饭,找的老公是那种木讷的家境不好的正当年时难以解决婚姻问题的老实人,不久便有了儿子。如若是1980年代的前期,两个在大企业上班的人就能经营出一个殷实之家来,可到了1990年代斗转星移的结果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纷纷不景气,小陈夫妇两个先后下岗,上了高中的儿子有不体谅父母的难处,一味地伸手要这要那的。不得已,小陈出来做钟点工补贴家用。
小陈是那种一眼就看出是个本分的人,所以,我们见过第一面就把家门钥匙给了她。口袋里的钱不多,但是心里的自尊一点儿也不少,看我们如此信任她,小陈回报我们的是变着花样给我们弄吃的,肉烧小章鱼就是其中的一味,不过,小陈管这味菜叫肉烧mang jiao。这道菜的难点在于前期准备工作,要将小章鱼的内脏清理干净,还要将须上的黑膜剥去,随后开水里一滚,绰去小章鱼里多余的水分。肉嘛按照红烧肉的做法炖至五分熟的时候,加入小章鱼和几个干辣椒再小火炖,直至肉酥软小章鱼酥而不烂的时候,加白糖开大火收汁,就成了。这道菜,晚餐时分端上桌来煞是招人:红艳艳的肉和浅色的小章鱼被白炽灯一照,分外妖娆。见我们都喜欢吃,只要碰到菜场有卖这东西的,小陈都会买。一遍遍地听小陈说mang jiao、mang jiao 的,却不知道这种叫法对应的是哪两个汉字,直到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才恍然大悟,原来小陈是学了宁波方言叫小章鱼为mang jiao的,对应的汉字应该是望潮。至于虽滋味不错但长相丑陋的小东西何以叫了富有诗意的名字望潮,谁能告诉我?
我能告诉你的是,岁月匆匆,在生命旅程中与我们相遇过的人和事,许多已经石沉大海,倒是那些慰藉过我们味蕾的人,被我们深深地记住了。前几天,我儿子还在惦记小陈阿姨做的茄汁黄鱼,他说:“小陈阿姨做的茄汁黄鱼,外焦里嫩,太好吃了。”与我因着《舌尖上的中国》里一闪而过的“望潮”一词就想到了小陈,异曲同工。此时,距离我们搬离广粤路丰镇路,已十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