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卡森·麦卡勒斯是从《伤心咖啡馆之歌》开始的。
作家苏童临时从给他名和利的身份中抽离出来,选编出版了一本《一生的文学珍藏——影响了我的二十篇小说》,其中就有《伤心咖啡馆之歌》。这一本罗列了卡夫卡、霍桑、福克纳卡弗等等名家作品的选本,很容易将相对而言名气逊于上述著名作家的卡森·麦卡勒斯淹没掉,可是,不。只是很奇怪,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以为卡森·麦卡勒斯是位男作家。谁给的这种性别暗示?难道是爱密利亚·依文斯小姐与表哥罗锅李蒙和前夫马文·马奇三人在干燥而抑郁的美国南方小镇上演的有些奇异的三角关系戏码,只有男性作家才能写得如此哥特、如此干净利落?
读着经由她妹妹整理出版的遗著《抵押出去的心》,主要是阅读了书中辑录的卡森·麦卡勒斯的数篇早年创作《西八十街区廊道》、《波尔蒂》、《就像那样》、《神童》和《外国人》,除了确切了这是一位女作家之作外,我似乎嗅到了从《波尔蒂》、《神童》到《伤心咖啡馆之歌》这一路上只属于卡森·麦卡勒斯的气味。
那是一种不良于行而思维特别奔突的女人将在内心深处发酵许久的哀怨借由幽暗的故事得以排遣的不那么健康的气味。
而将这种气味催生为文学作品的媒介,是音乐。琶音、狼音、大提琴、巴赫……一次次地看见这些只属于音乐的术语频率颇高地出现在卡森·麦卡勒斯早年的作品里,你会下意识地统计,5篇小说中有几篇与音乐相关呢?结果,篇篇始于音乐终于音乐,尽管音乐是背景,背景之上是一个个敏于思讷于行,麦卡勒斯中意的臆造出来的人物,他们无一例外地与众不同,像无声地抱怨粗糙的日常生活只能以过分认真地练习大提琴来宣告自己存在的波尔蒂,像只被年迈的比尔德巴赫夫妇认可为神童并真的努力担当起神童这个名分的碧恩贤(英文小蜜蜂英译)、像名字都没有的一直拉着大提琴的被贫穷的丈夫呵斥的女孩……卡森·麦卡勒斯早期的小说中,这些与音乐纠缠的主角似乎没有可能在音乐上找到出路,而卡森·麦卡勒斯自己幼小的时候曾经专攻过钢琴,是不是过早的心血管疾病断送了她也许辉煌的音乐道路?那么,这些早期作品中在音乐上注定无法有造诣的她虚构出来的女主角,是卡森·麦卡勒斯早年苦闷心情的投射。真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无心插柳柳成荫”,小说,让卡森·麦卡勒斯找到了通灵之路,只是,早年的创伤回避不掉地出现在她成熟后的创作里,《伤心咖啡馆之歌》那种在干燥的乡村小咖啡馆里流淌的无奈和逆来顺受,是这部名作之所以成为名作的理由——试想,那么强悍的爱密利亚怎么会令人诧异地臣服于罗锅表哥李蒙?强悍的爱密利亚怎么会嫁一个无赖并终身受制于马文·马奇?天道。老天何以这么安排爱密利亚的命运?这一个密码卡森·麦卡勒斯用她独特的气质让阅读者追随她的脚步不肯停歇,所以,接下来我要阅读号称史上第一抑郁之作《心是孤独的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