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粗鄙的创业路被抹上文艺腔后——电影《中国合伙人》

(2013-05-31 13:18:49)

去不去看《中国合伙人》?一直很犹豫。陈可辛说这是他的又一部《甜蜜蜜》,《甜蜜蜜》我是喜欢的,可是,江郎才尽到居然可以为一部电影取名“中国合伙人”,对导演的期待还能有多高?

再怎么否认,电影《中国合伙人》脱胎于“新东方”的故事,是无疑的。“新东方”的前景可能会溜光水滑,可是,“新东方”的创业路是粗鄙的,当事人不曾否认,有关于“新东方”故事的书籍也这么呈现,包括这部将“新东方”易名为“新梦想”的电影,也是如此实事求是:成东青因为被学校开除了才不得不创业的,成东青和王阳起步于破败不堪的废弃厂房,曾经不善口头表达的成东青不得不用调侃自己的失败来吸引学员,而那一个个超过90度的深躬,更是成东青在用谦卑包装自己不堪示人的家庭背景、羞于向人提及的求学路以及难以辩白的一次次失败。

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成东青们的创业路,是中国大地上中断了三十多年的财经道路的平地再起。爷爷辈的创业路已经时过境迁无以借鉴,从父辈那里获得的教益更多的是如何在多变的政治风暴中独善其身,所以,成东青这一辈人领时代潮流之先开始的创业路,粗鄙是难免的。如果陈可辛抓住成东青粗鄙的创业路最弱也为1980年代起于草莽的企业家们留下一张往日旧照,可是,陈可辛是个文艺腔十足的导演,虽说他在《甜蜜蜜》之后已久未在文艺片上有所建树,但对“文艺”一词的依恋让他一旦嗅到文艺气息就回归到了文艺道路上。问题是,《中国合伙人》是文艺片的题材吗?或者说,一个有着文艺质素的原创故事,编剧是朝文艺道路上艺术加工了吗?显然不是,所以只能依靠导演在拍摄过程中不停地在人物、情节上、故事上涂抹文艺的“彩泥”,亡羊补牢式的创作方法,纵使针脚再绵密也会露出破绽,成东青、王阳和孟晓俊三个主角泾渭分明的性格逻辑、行为逻辑乃至生活逻辑,让我们依稀看到了陈旧的文艺腔: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

《中国合伙人》远远不及《甜蜜蜜》,这恐怕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实,一部影片上映时的票房能否节节向上,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甜蜜蜜》的主体观众是邓丽君的歌迷,当《甜蜜蜜》的歌声一次次回荡在电影中时,当劳燕分飞了多年后李翘和黎小军在播报邓丽君死讯的电视机前意外相逢时,对邓丽君的迷恋让许多人只为这首歌这个情节就毫无悬念地将“赞”字给了电影《甜蜜蜜》——糊涂如我,甚至怀疑,重看《甜蜜蜜》会不会像当年一样觉得她那么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