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豪塞》序曲开始——费城交响乐团
(2013-06-03 12:44:18)
在微博上看到微友抱怨到东方艺术中心买票居然要出示身份证,好奇之下仔细一读,才知道费城交响乐团又要来上海了。谁不想用廉价票欣赏到优质的音乐会?赶紧央求同事携其老公带上身份证去东艺等开门。这下好了,所在位子可以全程直面指挥唐纳德·鲁尼克斯。
不似上一次迪图瓦率团来上海的曲目,让初级乐迷有些忐忑: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和《春之祭》。即便如此,女人当道的费城的铜管和无可非议的弦乐,竟然将有难度星级的作品处理得入耳入心。这一次曲目是瓦格纳的《唐豪塞》序曲、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和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很蛊惑人心的一张节目单,尤其是《唐豪塞》序曲,已成一个乐团是否上了台阶的试金石,虽短促却足以测试出一个乐团是鱼龙混珠还是货真价实。
费城驾驭起瓦格纳的作品来,得心应手,大概得益于此次率团来的指挥擅长的就是瓦格纳。《唐豪塞》的主题由铜管一吹响,透明的有着炫目的金属光泽的质地,马上点燃了我们,刚才还是平静的血流瞬间沸腾起来,坐不住了。仔细找寻上一次把控铜管乐的几个女乐手,似是换了新颜,至少是部分,可是属于费城的品质不变。《唐豪塞》序曲很难,对只有耳朵不会琴的乐迷来说,难以体察。费城层次分明的演绎,让我好像听到了难处:管乐弦乐各行其道,混合起来就是辉煌、雄浑的能够让人瞬间高亢起来的瓦格纳。
坐在乐团背面的坏处是,要张望一下管乐的表现,就要站起来——吃相难看。当然有好处:指挥的一颦一笑尽收眼底。唐纳德·鲁尼克斯表情最丰富的段落出现在其指挥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资料显示,正觉得维系不如意婚姻让自己很绝望的柴可夫斯基游历到意大利后,异国风情触动了柴可夫斯基的心弦,除了给他一生的红颜知己梅克夫人倾诉衷肠外,就是这一部《意大利随想曲》了,作品“成色”之浓烈,只通过本场指挥这一段手势和形体的幅度就可见一斑,尤其是在曲终处,他一丢乐谱一脸尽在掌握中的表情,帅极了。
相比之下,他在指挥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时,动作就平稳了许多。这跟勃拉姆斯作品的质地相关吧?我想。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曾被人戏称为贝多芬第十,可见勃拉姆斯对贝多芬的承袭关系,等到勃拉姆斯同样讴歌大自然的第二交响曲一出笼,人们情不自禁地将其比附贝多芬的《田园》。可是,勃拉姆斯第二的四个乐章里,你难以听到《田园》第二乐章瞬间就能攫住人心的片段,也就是说贝多芬将自己敢爱敢恨的性格熔铸到他的作品里,贝多芬的音乐是浓得不容易涂开的油画颜料。勃拉姆斯是内敛的,就是表现大自然的纯净和美丽,也是浅尝辄止似的,需要听者共同来完成。我听勃拉姆斯的三部小提琴奏鸣曲,也是一遍一遍突然就顿悟了,到如今已是慰藉自己的一帖良药。
当然要加演。只是,在《二泉映月》后曲终人散,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的大悲怆,愈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