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双林寺

(2012-10-29 15:35:42)
标签:

杂谈

看过广胜寺后,我说当代工匠之所以做不出琉璃塔那样的杰作,是因为志不在此。双林寺,给了我的枉断一记响亮的耳光。

从来没有在这个时辰到过寺院:已是黄昏,深秋里的晚霞消逝得非常迅疾,进山门的时候还能拍下寂寥的建筑群,从一处大殿出来,已是影影憧憧一片——正合了我心目中关于寺院的想象:百无聊赖之中心鹜百仞思接千里。这时候,我们借助微光在双林寺漂亮的女讲解员的帮助下,一一见识这里举世无双的泥塑,不是很美吗?

双林寺的泥塑,始于北宋止于明,工匠们先用用木头做出支架或立于地上、或插入墙体、或悬挂自屋顶,然后,平遥的红土被工匠掺入米浆和蛋清,他们再用和成的泥坯在木头支架上塑好塑像。想想看,这些塑像有的从地面长出来,有的斜斜地站在墙面上,有的从屋顶悬挂下来,这样的泥塑群会组合成什么视觉效果?小姑娘说:“3D。”可是,世上还没有3D概念时该怎么形容满大殿里形态各异的塑像呢?

天色更暗了,一臂之外什么都看不清,遗憾中我开始摇摆:明天上午是在平遥古城闲逛呢还是再来双林寺?

夜幕下,我从下榻的客栈里出来,超出想象的寒冷都没有吓退我,我裹紧衣服一个人走在平遥古城的南大街和东大街,那一年带着学生参观这里的情形一一重现,好了,决定了,明天再去双林寺。

再到双林寺,平遥深秋柔和的阳光撒在双林寺陈旧的建筑上,旁边的银杏已然金黄,古雅和静气让此时此刻的双林寺,格外诱人。

由宋至明的泥塑,没有经过高温煅烧就这么在平遥这个名叫双林寺的地方餐风露宿了数百年,却依然明眸皓齿、肤若凝脂地或站立或蹲踞,或安之若素或振翅欲飞地偏安于双林寺各个大殿的一隅,因为光照和人为因素,他们的原貌有的完好,有的渐渐色微,哪怕是断了臂折了腿的塑像,都以自己现存的样貌诏告天下,它们是一群不世出的艺术品呵,哪怕今人以极其虔诚的态度用修复塑像的方式向数百年前的无名工匠敬礼,那些红泥已不是昨日的红泥了?还是天然矿物质已蜕尽昨日的光泽?那尊佛祖,1950年代修复过后,面部肌肉塌缩,色彩黯淡,而边上两尊塑像,色彩虽经时光的雕刻已不再鲜艳,面容却是饱满得仿佛有体温似的。

技不如人,已叫我们暗恨自己。技不如古人,且距离遥远得只能望其项背,遭受到的惩罚是我们与塑像之间隔着粗暴的铁条网,因为塑像不可复制,因为此前到过双林寺的游客手贱,摸去了塑像上鲜艳欲滴的好颜色。只有鸟儿,它们能自有地来回于铁条网的两端,因此,它们成了双林寺泥塑的天敌又叫人无可奈何。鸟喙的剥啄和鸟粪的侵蚀因为我们的束手无策终将让这一群栩栩如生的群塑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所以,趁早去看看双林寺啊,哪怕寄居在平遥古城弃古城于不顾,也一定要去双林寺。对,最好是阳光明媚的艳阳天去,不然,你睁大眼睛也只看得见近在咫尺的塑像,稍远处,那些虽讲的是佛教故事却揉进浓郁的世俗气息的群像,你一丁点儿也看不见,你因此会说双林寺不过尔尔,就像我头天黄昏看过双林寺后的枉断一样。

双林寺

双林寺

双林寺

双林寺

双林寺

双林寺

PS:不让拍塑像,只能拍寺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