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娜塔莉娅·古特曼与艾尔米塔什美术馆乐团——2012年上海夏季音乐节

(2012-08-07 13:26:12)
标签:

杂谈

直觉是要命的刹那。那天特意去上海交响乐团买2012年上海夏季音乐节的票子,没有选择这一场,原因是音乐会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临时搭建的篷房里举行。

2010年在毗邻上海音乐学院的空地上搭建大棚,2011年在刚刚落成的文化广场,两处的夏季音乐节我都去了,发现好音乐被不适合好音乐的场所减色不少,就决定今年不去篷房。

上海交响乐团的票务出色,使劲向我推荐娜塔莉娅和艾尔米塔什美术馆乐团有多好,结果就是,昨晚我去现场了。

直觉就是要命的刹那。第一个曲目是普罗科菲耶夫的《“古典”交响曲》,为作曲家早期的作品,有意模仿维也纳古典主义完整与和谐的音乐风格的痕迹很重,所以是一部听觉舒服、轻松的作品。可是,篷房的效果是,舞台与观众席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屏障,不让舞台上演员的表现一览无余地进入观众的耳朵,于是,一部听觉舒服、轻松的作品变成需要我们紧张地竖起耳朵才能捕捉到每一个音符的作品。

娜塔莉娅上场了。娜塔莉娅是谁?出色的大提琴家。身形虽显臃肿,但琴技一定了得。结果呢?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恰好我在2010年6月听过王健在东方艺术中心的现场,作品起始仿佛在心上而非弦上拉响的愤懑却又无奈的声音,听过就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今次,听娜塔莉娅再拉我熟透了的曲子,只觉倍受炙烤。我相信,不是娜塔莉娅的问题。打量娜塔莉娅的样子,揣测她应该对肖斯塔科维奇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能感同身受,在篷房,她和她的乐团呈现的作品却给我们这样的听觉,我后悔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

现场听音乐会,第一次我有了早退的念头。很快打消念头,是因为下半场的曲目非常好,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和勃拉姆斯的《双重协奏曲》。你也知道,篷房的音效不可能改变,失望也就伴随着这两部名曲。

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美术馆乐团,据说是好评如潮的乐团。如若据说是真,将这样杰出的大提琴家和乐团与上海乐迷的第一次交会放在篷房里,真是委屈了乐迷、乐团和娜塔莉娅,还有与娜塔莉娅双重奏的小提琴手以及一头垂坠的金发随激情始终在跃动的指挥法比奥·马斯特朗吉洛。

不知道演奏家的委屈什么时候得以消解。乐迷的委屈是这样消解的:回家后搜索到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罗斯特罗波维奇携指挥康德拉申合作的勃拉姆斯的《双重协奏曲》欣赏起来,勃拉姆斯生命中最后一部协奏曲,将一个品格高洁的男人给予心爱的克拉拉无尽的祝福绵绵诉来,动人魂魄、沁人心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