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不选本土故事?——音乐剧《基督山恩仇记》

(2012-05-20 15:23:25)
标签:

杂谈

  

突然得到两张俄罗斯原创音乐剧《基督山恩仇记》的票子。疑惑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了:俄罗斯人为什么不从他们自己丰富的文学宝藏里发掘音乐剧的素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任何一部作品都阴郁和沉重,不宜放在舞台上载歌载舞,那么托尔斯泰呢?当然,《战争与和平》也不宜框在舞台上,《复活》呢?就算是嫌改编一部小说过于麻烦,契诃夫的《樱桃园》、《海鸥》不都是现成的脚本吗?

演出还没有开始,先已在戏和自己之间隔起薄薄的不理解。因为薄,很快就被舞台上的热气蒸腾得没了踪影。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很小只读得到《征途》、《新来的小石柱》的时候听人说书一样说过,后来,能够亲近外国文学了,《红与黑》之后的法国文学读的就是这一本,再以后,电影、电视剧……所以,故事非常熟悉,坐在剧场里看《基督山恩仇记》其实就是看演员怎么演的。看到结局,改变了初衷:其实,坐在剧场里看一个熟悉的故事,是看编剧怎样再创造。俄罗斯的这一部原创剧,浅化了大仲马的原著,只将故事的靶心对准复仇二字,如此选择的好处,是戏剧冲突那么集中,所以我们观众坐看舞台上的桃红柳绿,虽纷繁但不由我们分散注意力,一路跟着埃德蒙·邓梯斯从船长变成基督山伯爵,从梅塞苔丝的未婚夫变成梅塞苔丝、费尔南夫妇的复仇者,这个过程,几乎没有对话,全都是用歌声完成,所以,说到这部音乐剧不由人分散注意力,旋律优美功不可没,几乎每一首歌都那么悦耳,埃德蒙被陷害后一个人的独吟,我索性不看舞台侧旁的字幕,听演员用我听不懂一个字的俄文诉说心中的悲伤,感动了。我看音乐剧不多,介于经典与通俗之间的音乐剧,我觉得其中的歌曲应该能体现该国流行音乐的水平,可惜,对俄罗斯的流行音乐,我们不关注。我们只关注英美流行乐坛,视野稍稍开阔一些,也就眼梢带到法国。如此狭隘,我们错过了多少好音乐?上一次听到俄罗斯流行歌曲,是2001年,冬天我们去海参崴旅游,离开的时候为赶上火车夜半三更就坐上大巴赶路。那一夜大雪纷飞,白茫茫的大地上已没有马路,司机只能靠经验行驶。为提神,司机用车载音响嘹亮地播放一位俄罗斯男歌手的高歌,“莉莉”,是我唯一能听懂的歌词,可是男歌手穷尽气血的嘶吼,此时车里的旅客昏昏欲睡,车外的大地白茫茫一片,再听男歌手一遍遍地唱着“莉莉”,是末世的情怀,叫人痛不欲生又无比留恋。那当口,我有强烈的欲望要得到这张唱片,可是大巴直接就把我们送到了海关。《基督山恩仇记》又一次让我燃起想要得到俄罗斯流行歌手唱片的强烈冲动。歌好听,舞蹈也漂亮,是俄罗斯传统的优势项目芭蕾在起作用?反正,从主角到只露一两次脸的配角,舞蹈得飘逸、舒展又优雅——后来,读到《东方早报》上关于我们的音乐剧未来在哪里的叹息,知道中文版的《妈妈咪呀》的艰难以及艰难的关键在于同时会唱会跳会表演的演员在这里寻找起来犹如大海捞针。那么,俄罗斯希望在音乐剧上有所作为的艺术家很有福,一台《基督山恩仇记》,舞台上的演员让人满目生辉!既然如此,他们何必问法国人讨故事?也许,处于欧美边缘地带的俄罗斯,也无可奈何地接受了欧美才是世界文化中心的事实,他们在用暗度陈仓的办法试图让世界文化中心的大佬知道,俄罗斯一旦想要做音乐剧,前程无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