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的——京剧《白蛇传》
(2012-03-02 14:21:11)
标签:
杂谈 |
一直尝试着去欣赏国粹京剧。一年多前去逸夫舞台看了一台折子戏,结果大失所望。倒不是演员的表演有多差劲——以我入门级的水平,是没有资格说这个的——而是,满场老年观众在整场演出中就没有消停过,不是聊天就是从塑料袋里取食物——音乐会听多了,已经不能容忍我在倾听的时候耳边有塑料袋的“撒拉”声——于是,对京剧敬谢不敏了。
还是去上海大剧院听了《白蛇传》,实在是因为票子位子诱人,5排啊。想想都靠舞台这么近了,就是再遇到聊天、翻检塑料袋的观众,也是打搅不到我的了。
这一场《白蛇传》,白素贞和许仙分别由台湾的魏海敏和上海的王佩瑜担纲。大幕拉开后,白娘娘和小青在舞台上依依呀呀了半天后,隐在侧目的王佩瑜一开嗓子,就满堂喝彩声响起(后来知道那叫碰头彩),难怪去现场欣赏京剧不说看而是听。这是对戏迷而言,像我这样纯粹凑热闹的,真的是去看京剧的。
看到的一:白娘娘、小青和许仙巧遇在西湖旁的断桥边,巧之又巧天降润如酥的小雨,于是,许仙有了替小姐叫船、借伞的机会。这时候,舞台上许仙站一排、白娘娘小青站一排、艄公站一排,这四个人就靠自己的形体动作,忽而左忽而右前仆后仰的,我看得恍惚中他们就在西湖的小船上!啧啧,像这样把控自己身体的能力,恐怕是戏剧和戏曲演员的功夫吧,影视演员是断断不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的。或曰:影视技术已经发展到3D了,还有什么形体动作是演员完不成的?可是我们这种死心眼的观众,到如今还相信眼见为实,怎么办?
看到的二:出演白素贞的台湾演员魏海敏已经年过半百,除了“水斗“一场用了替身外,整场戏魏海敏一直兢兢业业地在舞台上唱念做打。演员的职业道德使然,是吗?一群龙套在舞台上看上去忙得那么欢,其实,没将灵魂一起带到舞台上,而魏海敏,在与王佩瑜的许仙谈请说爱的当口,不是装嫩而是在那一段时空里她回到了从前,而且不是她年轻时的从前,她就是白素贞了。坐在这么靠近舞台就有福了,她一见钟情许仙时一往情深的眼神,她苦战在金山寺外得不到许仙回应而愤懑时怨怼的眼神,特别是她捐弃疑惑与许仙重修旧好的那一刹那的身段,一转身、一挪步,留给我们一个风情万种的背影,她就是蛇精化成的百媚女子,叫人好不怜爱。
看懂的三:因为角色规定一出《白蛇传》中白素贞和小青的服饰无甚变化,变化多端的是许仙。不去现场难以想象一个小生的装扮能好看到哪里。那一晚,王佩瑜的行头真是打眼,青布衫、红婚服件件漂亮,我尤其喜欢他力劝白素贞喝雄黄酒时的哪一件:浅雪青的大褂前襟是湖蓝色的,上头还绣了五彩的花。这样的颜色搭配,真的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大胆,才我们有眼缘见识了这么漂亮的一件戏服。
大剧院的观众素质要比逸夫舞台的好一点,但是,照样有人吃有人喝,还有人就是要拿着照相机对着舞台上的演员,哪怕人家用激光教鞭对准了他们。我是想抱怨的,但是,我边上的戏迷如痴如醉地沉浸其中还不忘提醒我接下来的唱段是多么脍炙人口,可我,只留神听了那么一小会儿就要溜号去看满目生辉的舞台了。我这样水平的观众,怎么好去抱怨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