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把阳光牵过来
(2011-12-07 11:28:46)
标签:
杂谈 |
作为一家面向中学生读者媒体的从业人员,我有机会经常跟中学生围坐在一起说学习、说校园、说老师、说爸妈……那么多跟中学生打成一片的日子,我记忆中最清晰的一幕是我坐在报社礼堂的讲台上和大家一起说读书的故事。
那是一个初冬的下午,空调制造出来的温度让大家倦怠起来,我坐在台上跟大家说着往事能看到台下听众的松懈。可是,当我们的话题进入到读书频道时,我能明显感觉到有一股暗潮涌动在台上台下,我知道那是因为书籍。我讲到我读中学的时候得到一本好书有多么艰难,我讲到我读大学的时候曾经漏夜在书店门外排队为得到一本巴尔扎克的小说,我讲到工作以后阅读是如何帮助我在困境中总是能感觉到阳光就在不远处……记忆中的这一幕,阳光正从礼堂侧面的窗户透进来,我都能看见微尘在光柱里浮游。事实上,我们的礼堂没有窗口。是阅读的故事,让我有了那样的错觉。
事实还是,只要热爱阅读,哪怕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我们依旧能感觉到阳光。
岁末年初,因为期末考试我们无法团聚在一起说说阅读,但是,我们可以用版面尽情地讲读书的故事。
感谢上海译文出版社、新经典文艺、译林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他们得知我们打算用一张专刊跟中学生朋友聊聊读书时,即可就将他们最新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图书推荐过来,于是,翻过这一页,我们将陆续读到富有哲理的故事、富有趣味的游记,美国少年的历险记、日本作家的跑步记,老作家的乡村笔记、新作家的心灵物语……不管是哪一种文本,它们都是写作者捧给读者的赤诚之心,像吉本芭娜娜的《雏菊人生》中的《无花果的味道》,就是读着都无法相信一个小女孩怎么能够在遭遇车祸后得知妈妈已然过世还能在悲伤欲绝的同时不失一颗阳光地活着的心!像比尔·吉布森的《东西莫辨逛欧洲》,读到最后一页都在羡慕这个美国人怎么总能在最晦暗的时间和地点嗅到阳光的味道……所以,认真读吧,它们会让我们的头脑变得饱满起来、心胸变得宽广起来,从而,我们发现自己正学着用悲悯的情怀去打量这个世界啦,阳光也就在这个时候将我们环抱起来。
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专刊的体例。每一个版面介绍一本书,方法是从整本书中选出一个章节以飨读者。可是,选文实在是冒险的行为,因为怎么选都是挂一漏万的,所以选文是“诱饵”,希望我们编辑的眼光极具诱惑,在你读过我们的选文后情不自禁地要找到整本书然后心无杂念地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包括序和跋——那里,往往是真知灼见密布的地方,不要错过,我的老师如此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