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爱乐又来了
(2011-11-23 16:14:16)
标签:
杂谈 |
柏林爱乐乐团又来了,上海大剧院因此攀上有史以来票房的高峰:1783张。
这1700余个有幸进入上海大剧院现场聆听柏林爱乐的观众中,有没有中学生?答案是肯定的。当晚,我的前方就是一位初中生模样的男孩。
社会真的是进步了,不仅体现在电脑从无到有、从286到苹果2代,更体现在文化产品的消费上。那晚我的位子在观众席三楼,票价都达980元!这么贵的票价都有家长愿意带着孩子上剧场!我上中学那会儿,爸爸妈妈肯给买一把凤凰琴就算奢侈,现在呢?考过钢琴10级的中学生随便抓抓就是一大把;我上中学那会儿,好不容易等来世界级的小提琴大师大卫·斯特恩,偌大上海却找不到一处可供大师炫技的音乐厅,现在呢?仅专供音乐会的场所就有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和东方艺术中心的音乐厅。
11月13日晚,柏林爱乐奉献给上海乐迷的三部作品分别是拉威尔的《小丑的晨歌》、细川俊夫的《花季》和布鲁克纳的《b小调第九交响曲》。除了《小丑的晨歌》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小品外,后两部作品都颇艰深,可是我前方的这位小男子汉,一直倾心聆听着,就是要打开节目单看看作品的介绍,他都尽量小心翼翼,不让自己发出声响来。真是一位合格的小乐迷,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我们一直希望将艺术修养融入孩子们的综合素质里,那么,我以为与其让孩子们苦苦攀援在艺术考级的囧途中,不如帮助他们像这个男孩一样懂得欣赏名团名家的名作品。
当然,你未必如我一样沉醉于古典音乐。你如果是鲍勃·迪伦(世界级民谣歌手)的粉丝、你如果是纳京高(世界级爵士歌手)的粉丝、你如果是迈克尔·杰克逊世界级摇滚歌手)的粉丝,抑或你根本无心恋栈于音乐,只愿意陶醉于毕加索汹涌的线条和色块里、只愿意痴迷于经过百年含英咀华而变得温润的古瓷里,那么,让我们隔“海”相望。虽然我们的心归属不同,但是,我们都找到了能让自己诗意栖息的场所——人这一生中难免悲欢离合,悲伤和离别的情绪就如同梅子熟时的天气,消解的最好办法是等待。那么,向隅时谁与我们同在?如果让音乐响在耳边,如果让绘画闪亮在眼前,我们得到的慰藉就会比别人多一点甚或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