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002
(2011-11-21 15:30:55)
标签:
杂谈 |
这个时候来说《大方》,是不是不合时宜?
还是说,是因为没有了村上春树的《大方》002,不缺抓人心的东西,如奈保尔的《非洲假面剧》,如乔纳森·弗兰岑的《更远》。
工作缘故,正在阅读的书籍或者杂志,总是被加塞进来的东西延宕结束的时间,比如这本《大方》,读完《非洲假面剧》和读完《更远》,中间相隔有一个多月。谁能想到,读罢《更远》还在为弗兰岑荒岛笔记的沉闷、沉郁叹息着,传来消息,《大方》002成绝响。
真的?真的。
轻阅读甚嚣尘上的当下,鲜有读物能让你在读的过程中每每不能继续不得不靠一次次的停顿来积蓄力量把剩余的部分读完,奈保尔的《非洲假面剧》就总是让我的阅读停滞不前。奈保尔,我不是第一次读他的作品,但他的作品我读得不多,记忆清晰的是,他在伦敦留学期间因为钟情的写作事业总让他看不见光明的,他很无奈地挣扎着与同为作家的远在老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父亲分享心事的迷茫。读着《非洲假面剧》,明白了我脑子里的奈保尔还是青涩的奈保尔,这篇写南非的长文,奈保尔是“我手写我心”,他心里的南非,就是他厕身其中看到的南非。因为真实,所以狰狞得让人不忍卒读,而奈保尔说那是真相。我没有去过南非,知道南非的途径是同胞的游记,除了被告知约翰内斯堡很凶猛外,南非的风景好得不得了,南非的人文亦有可供仰视的地方——很能理解,走马观花下的南非,除了这样还能怎样?恺蒂大概是当代中国作家中最有权利说南非的了,可惜她吝于起笔,就是写,也是她在南非的生活趣味,而非如奈保尔,披露的是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的真面目。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南非假面具》这个标题已经彰显,如若我在这里狗尾续貂,怕是要歪解了奈保尔,提及,只是想告诉自己:看到真相已属不易,把看到的真相一一呈现,更属不易,所以,为什么是《大方》而不是那些淡而无味的杂志辞别了我们。
《非洲假面具》用一支犀利的笔写出了南非这个国度的肌理。而乔纳森·弗兰岑的《更远》,是一抹柔软的关怀触到了凡胎肉身的最深处。
《大方》002说乔纳森·弗兰岑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亦如读到《药店》我才知道伊利莎白·斯特劳特。但是,我相信《大方》,不仅因为由《药店》而延伸的阅读、伊利莎白·斯特劳特的小说集《奥丽芙·基特里奇》是一次多么满足阅读期待的过程,更因为《更远》是一篇奇特而叫人钝痛的好文。
出了新书的弗兰岑,连续几个月白天为宣传新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夜晚,收发邮件、玩电玩、抽烟,喝酒……在电玩玩到不能自已、一晚上喝酒的数量从2杯到4杯的时候,弗兰岑觉得要自救了,于是带上简单的行李、《鲁宾孙漂流记》和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朋友的部分骨灰经过诸多周折后登上马萨弗埃拉岛。为什么是马萨弗埃拉岛?因为它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因为它是成就《鲁宾孙漂流记》的地方,因为它是地理条件恶劣的地方,因为它是气候环境非坚强的人难以抵挡的地方。《更远》,其实只写了弗兰岑甫一登岛时遭遇狂风暴雨后自己的窘迫和应对,且最终以败退结束,可是,诚实的告白反而让作家在与自然对话时得以升华的过程更加令人诚服。我说的钝痛,就来自这种悖论里:越来越便捷的现代生活让我们越来越不堪一击,从肉体到灵魂,可是,当疾风暴雨如鞭子一样抽打在弗兰岑身上时,我的美感来自一种假设,即我在岛上一间有着落地大窗的房子里看弗兰岑一步步地挣脱窘境。
钝痛是,你清楚自己按既定方向走的话,你将一条道走到黑;回头是岸,没错,可是,你已经不肯去承受遮天蔽日的狂风暴雨了。
钝痛是,《大方》这样的杂志因为以书代刊而辞别了我们,这样的好文章到哪里才能找得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