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孩子才可爱——电影《失恋33天》
(2011-11-07 13:14:26)
标签:
杂谈 |
我很犹豫能不能向中学生朋友推荐抑或提及这部电影,因为,片名叫《失恋33天》。
最后还是决定跟中学生朋友稍微分享一下这部电影,是觉得这是一部展示人际沟通技巧的影片,只不过失恋这个话题够潮够有料。换言之,如果将片名中的“失恋”一词换成“落榜”、“重病”、“失去亲人”等等人生旅途中的重大负面事件,影片中呈现给我们的帮助自己穿越瓶颈的手段,都可以借来一用:多参加朋友的聚会、找一个倾诉的对象、向前辈求助等等。而诸多办法当中,找一个有丰富人生经验的长辈做倾诉对象并求得帮助,尤其值得推崇。
或许是因为《失恋33天》把这个情节渲染得让人动容?
黄小仙不是失恋了吗?这个婚庆公司的职员于是无心于工作,给人送的婚纱弄脏了,谈的一单生意砸了……老板大老王因此非常生气,将黄小仙约到一家高级餐厅吃牛排喝红酒,间或,告诉小姑娘失恋真不是一件大事,可以重新开始,说着指着黄小仙身后的大提琴告诉她:那是他女儿的,黄小仙可以拿去报个班,在摆弄乐器的过程中将失恋的沮丧抛开。
电影将这场戏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处理得非常幽默,现场效果是影院里掠过一阵浅浅的笑声。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反正我笑着笑着热泪盈眶了,为黄小仙能遇上善解人意、大气开怀的老板。不是吗?当员工弄砸了生意作为老板大老王非但没有以扣发工资、辞工等等手段去惩罚黄小仙,而是将黄小仙当女儿一样呵护。事实上,大老王是有一个得而复失的女儿,如今他之所以能够像慈父一样谆谆教导黄小仙,是因为他在彼时彼刻特别能够换位思考,让对方在宽松的氛围里意识、认识乃至试着去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
好吧,你一定在抱怨自己的爸爸妈妈以及那个凶巴巴地训斥过自己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像大老王那样善待自己。我也承认,作为孩子的母亲我也曾经万事不满意地去看我孩子的所作所为,然后就是指责指责还是指责。这样沟通的结果,我不讲你也知道。后来,我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观察孩子,比如,他放学回家经常会很不耐烦我们的提问,我就想我读高中的时候,宁愿蹲在院子里用树枝划拉烂泥都不愿意好声气地回答长辈诸如最近考试成绩怎么样啦、你们学校去年高考成绩怎么样啦等等只需几个字就可以让问者满意的问题。那么,等到我自己成了问问题的那个人,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一下对面这个正处于青春烦躁期的中学生的诸多不耐烦呢?
当然,换位思考从来不是单向度的心理行为。当如大老王这样特别能够换位思考的长辈总是在黄小仙们这里得不到他们想得到的反馈,他的下一次换位思考还会给黄小仙们吗?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在要求父母、老师能够换位思考理解我们的苦衷时,我们是否也能够站在父母、老师们的立场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如此,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可爱的人,而不是像黄小仙,一意孤行到了刻薄才知道在大老王的指点修正自己——这也是我犹犹豫豫地向中学生推荐《失恋33天》这部电影的原因:它幽默地告诉我们:怎样的孩子才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