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完整的材料作文题会给考生怎样的影响?

(2011-06-09 13:12:38)
标签:

杂谈

什么是材料作文?百度百科给出的答案是: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

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依据两句戒指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切都会过去”要和“一切都不会过去”,看似明白无误的材料主题,其实迷障重重。

犹太王大卫是谁?他戒指上的这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有什么意义?这位彪炳一时的著名国王,因为将军貌美的妻子而疏于国事,并设计让将军战死,从而得以将将军的妻子接入宫中。一年以后大卫暴毙,于是他戒指上的那句铭文给后人这样的启示:人难过的时候,看看这几个字,就会高兴起来;人高兴的时候,看了它们又会难过起来——因为一切都会过去。

那,不会过去的是什么呢?契诃夫,这位19世纪末的俄罗斯伟大作家,一生创作丰厚,更是短篇小说的巨匠。要在他众多小说中寻出“一切都不会过去”到底刻在哪一篇小说哪一个人物的戒指上,难。那又怎么能准确理解契诃夫在他小说人物的戒指上刻上这句铭文的真正意图呢?

要让考生在迷茫中就这两句铭文破题写作,他们能做的只能是望文生义。不说这已违背了材料作文让考生“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的要求,单看手头两篇“下水”作文:

这篇标题为“眼泪的力量”的作文,出自去年高考生的手笔,在这篇怀念作家老舍的文章里,他这样诠释过去和不会过去:血痕会淡去,但是无法再去计算生命的价值,一切都会过去,但是一切又都不会过去。因为现实,你又在哭泣了。

这篇标题为“过去和不过去”的作文,由明年的高考生写来,在这篇从三个角度辩证地阐述过去和不过去的作文里,她这样解释材料的内容:“过去与不过去”相对同一件事也是以一种相辅相成的形式存在的。正因为有“过去的”,才更加珍惜“留下的”;正因为我们怀有永远不过去的信念,才能赶走负面的情绪;正因为生命短暂,那一生才精彩,留下的就更令人回味。

曾经的高考生和将来的高考生在破题的时候或飘渺或实在,但是,他们与大卫王戒指上铭文的本意都有距离,至于他们的理解与契诃夫小说中的铭文距离有多远,因一时无法对应到契诃夫的原文,不得而知。何以造成这样的距离,怪不得考生,而是,材料作文给出的材料是不完整的,是断章取义的,这又怎能责怪有考生将犹太王大卫断句成犹太/王大卫呢?

更让人难以容忍的是,教育考试院公布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后,就有不少语文老师应媒体要求评价作文题道:大气,有东西好写。真是“年年岁岁题不同,岁岁年年语酷似”呵,老师们难道不知道一道作文题影响学生的,一定不局限于作文。比如,今年的高考生在受过这道作文题的强刺激后,会不会以为读书只须选择性阅读就可达到目的?

刚刚读罢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在这15个被梁文道“压榨”出真性情的书人中,我对号称手艺人的赵广超佩服得五体投地,无他,只为这个人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做到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容我当一回文抄公“我在描摹《清明上河图》的时候,画到某一个部分,我会怀疑那并非原作者张择端的手笔,因为他原来的落笔非常严谨有力。……这些东西平日我们看画时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动手才感受得到。”下的是死功夫,唯此,才能成就大事业。如若像这道材料作文题一样只见其一就敢妄下断言,《清明上河图》的真伪倒在其次,起于平地的万丈高楼会不会楼未成先坍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