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交响乐团,山寨的?
(2011-05-04 15:58:41)
标签:
杂谈 |
文化设施相对贫乏的东北片,有了新的剧场,大宁剧院。
新的剧场,音响效果需要时间磨合,所以,如果不是朋友好意赠票,不会去那里听开场戏,莫斯科交响乐团音乐会。
曲目很大众也很好听,是交响乐作品中的“轻音乐”: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和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序曲的时候,问题就已经显现。格林卡这段常被音乐会挑选来暖场的作品,一段弦乐是很动人的,有常听也不厌倦的魅力,所以,会怀着既怕听过就没有了又怕听不到的复杂心情等待熟悉的弦乐来到耳边。那晚,那段弦乐依约而来,我却疑惑:是我等待的吗?旋律告诉我,没错,就是我熟悉的那段弦乐,可是味道不对呵?琢磨了片刻,是这个剧场无法将舞台上的声音送达到观众席的每一个座位上,好比舞台与观众之间隔了一道玻璃。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开场白,气势几多恢弘?这个乐团,在指挥安德烈·雅科夫列夫的率领下,由国际钢琴大赛冠军得主米哈伊尔·佩图霍夫担任钢琴主奏,都不能改变其在演绎格林卡的序曲时蔫呼呼的声音效果,把应该响彻云霄的老柴的呼唤,压抑在了嗓子眼。先还是怪大宁剧院的音效太差,就去注意钢琴手的技能,哎呀呀。
去年夏天,上海夏季音乐节的节目单里也有老柴的这部很大众的钢琴协奏曲,当时是由迪图瓦领衔英国皇家交响乐团来完成这部中国听众最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作品的。指挥之好,乐队之好,不用赘言,单说钢琴,当时担任钢琴独奏的是格尔斯坦,排练场的时候,他就一件白衬衫配一条牛仔裤端坐在钢琴前,脚边还甩着他的黑色的双肩背背包,可是,宏阔的音乐一来,你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听得见老柴的第一钢琴协奏曲,还有通过第一钢琴协奏曲你仿佛看到的俄罗斯逶迤茫茫的森林以及浩浩汤汤的湖海,还有冰天雪地里孤独行走着的寂寞的旅人。
这个国际钢琴赛事的冠军得主,双手在琴键上奔忙着,动作如此被强调,于是乎,我们只看得见动作,音乐却离我们很远很远。
下半场会好吧?!抱着这样的希望,等到了下半场的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响曲》。先前,曾听过上海交响乐团演过这部作品。上海交响乐团,水平在坊间有公认,可那天,作品起始时那苍凉的圆号打动了我,后来,我一场一场地到上海音乐厅听上海交响乐团的音乐会,跟这把圆号有着很大关系。可是,莫斯科交响乐团的圆号,哑了一般把我记忆中圆号应有的声音,闷成了夹生饭,还要说他们吧柴五弄成了什么吗?
莫斯科交响乐团,山寨的?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前年年末,兴冲冲地赶去东方艺术中心听维也纳爱乐的新年音乐会,水平与维也纳爱乐这个品牌有距离,后来证实那是由维也纳的音乐人临时组合而成的乐团。前不久,网络上堂而皇之地打出广告说柏林爱乐在闵行的城市剧院演出,山寨的,还用说吗?柏林爱乐到上海来,会憋屈在闵行的城市剧院?其实,有这样的乐团来启蒙我们的古典音乐欣赏,也不错,但是票价太贵!山寨的莫斯科交响乐团380元的票价,已经坐到的大厅的最后几排,这样位子的上海交响乐团票价,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