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好孩子
(2011-02-03 00:23:25)
标签:
杂谈 |
像天下所有真心相爱的夫妻一样,争执过、隔阂过后,妮可的手又放到了朱尔斯的大腿上——他们重归于好了。电影结束了。一部看似平淡实质丝丝入扣的电影,只有在字幕慢慢升起的时候,我才有可能想一想,这部电影,《孩子们都很好》中的“孩子们”,到底指谁?
妮可和朱尔斯组成的家庭里,有一双儿女分别叫乔妮和雷瑟。女儿乔妮聪明好学,已经被一所名校录取;儿子雷瑟15岁叛逆得不得了,做了不少妮可和朱尔斯不愿意他做的事情,最最出格的一件就是跟姐姐嘀咕想要跟自己生物学上的父亲见一面。这就触到了这个家庭与众不同也惊世骇俗的地方,妮可和朱尔斯是一对女同性恋,他们的孩子得之同一个男人保罗捐赠的精子。现在,因为雷瑟的意愿,乔妮、雷瑟和保罗坐在了一起,他们彼此知道了对方与自己的关系后,接下来会怎样?
我们这里还把同性恋视作异端的时候,我们这里同性恋还只能在属于他们的酒吧甚至阴暗角落里偷偷摸摸的时候,我们这里南方一所大学里的两个男性大学生公开承认自己是恋人而上了《南方周末》头版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好》将一个家庭的两位家长设计为一对女同性恋,的确有揪一把观众心脏的作用。可是,在大洋彼岸拉拉家庭可以与普通家庭亦即由亚当和夏娃组成的家庭比邻而居的时候,妮可和朱尔斯都是女人,又有什么意义?正如章子怡所说,这部家庭伦理片在展示家庭种种矛盾以及化解这些矛盾的过程,从剧情到演员的表演,甚至细节,都做得非常细致入微,而观众犹如刚刚经历了严冬,如沐春风中就把一部好电影看到了结尾处,于是,我们忘记了这是一部同性恋影片,就是一部反映美国当下家庭状况的电影。
妮可虽说是一个女人,在这个家庭里却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工作压力以及养家压力这双重压力常常让她对朱尔斯失去耐心,这才有了朱尔斯的移情别恋。
朱尔斯比女人更女人,在家养育两个孩子,只是当妮可抱怨家庭负担过重的时候,她会委屈,会觉得是妮可的强劲剥夺了她工作的权利,甚至剥夺了她交友的权利。当保罗给了她一份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的同时,也让她看到了自己对男人的吸引力,当然,道德规范束缚着她。
与朱尔斯肌肤相亲后,保罗才明白自己迟迟不肯接受婚姻的原因是没有遇到真爱。他愿意为娶到朱尔斯而舍弃一切,可是,当朱尔斯决定重归家庭后,保罗不舍但是,只能这样了,他对自己说。
至于乔妮和雷瑟,虽然乔妮因为妈妈们对她过多的要求让她反感到了喝酒、与陌生男学生接吻的地步,可是,她一个人呆在大学宿舍里才那么一会儿功夫突然发觉两个妈妈和弟弟不告而别时,那么急切地一路追将过去。雷瑟呢?释怀于妮可的手又放在了朱尔斯的大腿上,“我看你们年龄都大了,不要离婚了。”毫无疑问,乔妮和雷瑟是很好的孩子。可是,他俩不是影片的主角,担当不起影片的片名。那么,“孩子们”当指影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
妮可是个同性恋者,可是,她工作勤勉,对家庭负责,虽然小毛病很多,总体说来,她是一个好孩子。
朱尔斯是拉拉家庭里的好母亲,虽因为迷惘而出轨过,她还是一个好孩子。
保罗曾经狂放不羁,但是对朱尔斯的一往情深让他痛改前非,这样的男人,也是一个好孩子。
有谁,可以将普天下的男男女女称为自己的孩子的?只有上帝。
我就不知道了,旧约或者新约里,是怎么界定同性恋的。
如此一想,《孩子们都很好》这样一部家庭伦理片,将主角设计为同性恋者,是别有深意的。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不管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他们品行端正,或者能够回归端正,他们就是很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