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菲演唱会杂感
(2010-11-28 11:46:22)
标签:
杂谈 |
剧场的灯一暗,我们就漂浮在荧光棒合成的灯海里。由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绘就的幕布急速降落,我们又被巨大的声浪包裹——这是11月27日王菲上海演唱会的前戏。
我是这激动的看客。如果不是同学的美意,王菲演唱会对我就是一条娱乐新闻,与其他娱乐新闻不同的是,我会在这条娱乐新闻前驻足一会儿。
为什么?王菲最红的时候,我错过了。那时,刚刚做了妈妈,掰不开手里的钞票,也掰不开时间。等到可以在繁琐的日常生活间喘息片刻时,王菲已经站在歌唱的巅峰寻找下山的路。之前我唯一听过的一场演唱会现场,就是那时的王菲。快要进入21世纪了,王菲已经被层出不穷的新歌手推拥得忽而浪尖忽而浪谷,而我,于囊中羞涩之下毅然赶很远的路去上海体育馆听她的演唱会,是因为一张唱片《菲靡靡之音》。王菲的歌迷都知道,这是一张王菲翻唱邓丽君的唱片。邓丽君对我们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我们躲在宿舍里从单喇叭收录机里听她的歌,磁带已不知道是母带的多少代子孙,所以我们想要的声音总是不很真切,噪音总是相伴左右,“沙沙沙”,可那是我们第一次领略到只唱给一个人听的私密的歌喉,所以,终生不忘。1998年抑或1999年,我去现场听王菲,是回望我那已经逝去10多年的大学美好时光。
那一场现场,很素,王菲手握一支话筒站在舞台一隅一首歌一首歌地唱,把事先策划的歌唱完了就转身离去,没有与歌迷的寒暄,唯一的亮点是窦唯在乐队里打鼓,大屏幕上他们一家三口幸福地过着日子。
已是李太太的王菲重新粉墨登场,真是粉墨登场呵,舞美绚烂得叫人有时光倒流、时光飞逝、盛世好年华的不断变化的错觉。只是嗓子不会因舞台的流光溢彩而暂时回避时光的雕刻,她有些力不从心了,特别是她在唱开场曲目《等待有情人》和《红豆》时。
如果我的理解不错的话,《将爱》、《开到荼靡》、《催眠》是演唱会的夏季。这一系列作品,我不熟悉也不很喜欢,但是,特别想听到那首《冷战》。这首少被王菲歌迷提及的粤语歌曲,是对七年之痒状态中夫妻情感极妙的精雕细琢,我听一遍就心酸心痛心碎一回,只是我们都是向这个当下讨一碗饭吃的庸常之辈,所以都还看似如意地平淡地过着每一天。
王菲当然不唱《冷战》,瞧她一袭黑衣旋转在满地红花中,李太太已从脱俗的空灵回归到红尘的热春光里,从生活状态到歌喉。对王菲,是好的,她在空灵中行云流水够了回到凡间过起了柴米油盐的日子,是满足。对歌迷呢?昔日一嗓子就把人唱到天边的好歌喉,只能追忆了。好在,技巧还在,歌还是一如既往的好,《我愿意》、《天空》、《当时的月亮》、《传奇》……当晚,多少歌迷把自己的嗓子唱哑了呀!
到了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我就后悔忘带望远镜了。其实,无所谓,舞台两侧的大屏幕上不时放映歌后现场的状态。电视这能够条分缕析的魔鬼,把王菲的年华忠实地显现在那里,化多浓的舞台妆、换多少套华服都没有用。我打趣:“我们在不疾不徐地往前走,总不能把歌后落下吧。”是的,王菲已过不惑,让我惑然的是,现场的歌迷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常年轻的80后乃至90后,他们为什么喜欢王菲?散场时世博轴上汹涌的人流中有许多在我看来应该是周杰伦歌迷的孩子,他们为什么喜欢王菲?一个离开舞台6年的40多岁的女歌手,一旦回来竟能让偌大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满满当当,是一个传奇啊。
我宁愿在最后一曲《心经》中找答案。我判断,当大屏幕上一朵白莲花静静开放着时王菲唱响的《心经》,应该是她在法门寺的录音。无碍,宽怀一度的境界已经漫过来:
揭帝揭帝
波罗揭帝
波罗僧接
菩提萨婆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