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持玫瑰只为玫瑰之名

(2010-05-28 12:15:44)
标签:

杂谈

和我一样,你被《玫瑰的名字》这个书名吸引了,又一看,该书的作者是翁贝托·埃科,更是心花怒放。和我一样,你拿到一本新书总要翻到最末一页看看故事的结局,“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这一句意思莫名又意味深长的结束语,一定让你忐忑:说是小说,《玫瑰的名字》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呵?

翁贝托·埃科,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我粗读过的他的随笔《带着鲑鱼去旅行》,一方面为他的睿智折服,一方面又为他在文章里播撒的那么多“不知道”而惊惶,所以,他的《傅科摆》等等,我统统不敢阅读。

如果不是《玫瑰的名字》这个芬芳的书名,我会去阅读埃科的这部早期作品吗?恐怕不。那就由书页引领,我们去寻找《玫瑰的名字》里玫瑰的踪迹。

已经跟着阿德索(小说的叙述者)追随威廉修士在叫做楼堡的修道院里寻觅了两天,也通过闪烁的文字“看”到了两起凶杀案,却不似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那般非常着急地想知道凶手到底是哪一个。我已经迷失在埃科借玫瑰之名构筑起来的知识迷宫里不能自拔。

本笃会、方济各、属灵派——同样是耶稣的子民,他们之间的分别从何时起为了什么?既然同是耶稣的子民,何以要在彼此间修筑起无法逾越的壁垒?

圣奥古斯丁,是基督教神学家和哲学家,拉丁教会之父——他的思想体系是怎么回事?

托马斯·阿奎那——这个似曾相识的名字,到底以怎样的智慧成为欧洲文化史上的一座丰碑?

用欧鼠李的树皮泡成药,可以治疗痔疮;用牛蒡眼新鲜的根茎制成敷剂,医治皮肤的瘢痕很有效——是吗?

德高望重的智人西尔维斯特二世为了得到一部手稿,用一架稀世的浑天仪作为赠礼——知识曾经那么至高无上过?

修辞学家的思维运用了说“反话”的修辞手法,先作判断,构成了说反话的标志和理由——当作何解?

花拉子密的《星象图表》,海桑的《光学理论》、阿尔金迪的《论星光》——阿拉伯人给这个世界到底贡献了多少和什么样的思想光辉?

…………

人到中年,突然发现在埃科的知识迷宫里,自己几近白痴。无可奈何是我读完《玫瑰的名字》“第二天”后最深刻的感受。还好,这无可奈何没能阻挠我继续深入到《玫瑰的名字》,更加恭敬地跟着埃科漫步在我的“不知道”里,亦步亦趋地在修道院里东张西望。“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日所持唯玫瑰之名”,故事发生的那个时代,修道院里的僧侣们孜孜以求地在寒冷的缮写室里抄录、翻译经典,是因为当时的他们的生命旅程是与经典合二为一的。我们,借埃科虚构的凶杀案迷茫于经典之中,似乎只是为了从“不知道”到“知道”,“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能做一个手持玫瑰的人,我已心满意足,所以,《玫瑰的名字》我会跌跌撞撞地读完发生在七天里的故事,或许,第七天的故事刚刚谢幕,我又要回到第一天去,就像日月星辰那样,周而复始——等到那时,我大概就寻到了《玫瑰的名字》里玫瑰的踪迹。也未可知,我已经读掉“两天”了,却闻不到一丝一缕玫瑰的馥郁,难道……我仿佛看见埃科在不远处正狡黠地笑着。

已经很久没有遇到一本叫我读起来愁肠百结却有津津有味的好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