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茶里寻找生活的趣味

(2010-05-12 15:12:23)
标签:

杂谈

“只是当时已惘然”当作何解?

前天,在《新民晚报》的“夜光杯”读到潘向黎的文章《须还我口去》,一个专栏的名字“刷”地在我的脑子里亮成一片,“茶可道”。

已经是结束了一年半的专栏了,当时读时只觉是喧嚣中一点雅致的宁静,也没有太在意。这一篇文章,《须还我口去》激发起我强烈的重读《茶可道》的欲望,于是,疯狂地找。互联网,文字生长的速度远远大于我们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在茫茫人海中要找一个可心的人要用大海捞针的勇气,潘向黎的《茶可道》又是小众读物,从“百度”到“谷歌”,80多篇的原文,只找得到说茶具的十篇和说茶的篇什十余篇。

够了,所谓“管中窥豹”,或可让每一位初次撞到这一组文章的读者体味到它们不动声色的静美。

而我,说是重读,当初跟着《新民晚报》的节奏一篇篇地读,好像总是被俗事打搅着,如此,读是都读了,却是水中留痕,即便有,也是淡。即便淡,再读,相对而言,还是不喜欢写茶具的这些篇章,那么,我要说《茶之道》的好,只能就着手边这十几篇说茶事、茶人的了。

《云雾 轻香 冷韵》:从土壤、水分、温度和阳光说到“袭人断腭”的绝世好茶已然无迹可寻,是只属意于说茶吗?

《〈金瓯缺〉无茶》:抱憾于描写茶事繁忙的宋朝的历史小说《金瓯缺》,竟让寻茶、点茶、喝茶、评茶等等齐齐缺席,是只把遗恨留在彼时吗?

《梅花上的雪》:将虚构的妙玉和曾经实在的张岱借由茶典一贬一褒,是只为映衬这两个人的高下吗?

《穹天碧宇》:又写张岱,写他好茶到了茶淫——为茶奔走,为茶不惜自创“兰雪”,是只想对远去的张岱道一声同好珍重吗?

《饮茶之宜》:由青藤茶馆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徐渭,写他的奇、怪和痴,是只将“品”字寄托给那个旧人吗?

《身世纷纭老君眉》:因为刘姥姥而被许多人识得的老君眉,到底是谁家的水土养育而成?是只寻一种茶的迷踪吗?

……

浅笑低吟间,江南女子潘向黎在数年里将乾坤煮于一茶壶,与有一面之缘的她多么相称:那年,去文新大楼接她参加一个活动,我们提前到了,她更早,一身浅粉色套裙神定气闲地站在大楼前,仿佛她面前来来往往的嘈杂的车辆已经变幻成蓝天上的白云,她正坐看云起云落思接渺远的古往今来。

可惜,有多少人能够分享她的心得?就像多年前开始跟着报纸读《茶可道》的我。“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恨的是年少无知,我们早已不年轻,却还惘然。一身冷汗之下,又几句纳兰词逼将过来:“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哎呀呀,从今晚起,学潘向黎,泡一壶铁观音,到茶里寻找生活的趣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