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法陶醉——在现场

(2010-05-10 13:46:47)
标签:

杂谈

听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无法陶醉,只能悸动。所有在东方艺术中心听费城交响乐团演绎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和《春之祭》的听众,全都被夏尔·迪图瓦领衔着的乐团奏响的音乐震惊得只有目瞪口呆的份儿,只不过为之瞠目的原因分了两种:心领神会和出人意表。

我属于后者。

听古典音乐的时间不长,正慢慢由古典向浪漫过渡,基本拒绝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就连马勒,如果不是芝加哥交响乐团。恐怕至今我都没有步入其辉煌的音乐宫殿。一般,在去现场前两天,我会听一听节目单上的曲目。没敢听《火鸟》和《春之祭》,怕先入为主。

呈现斯特拉文斯基真是难。古典也好,浪漫也好,都是由主旋律构架起一部作品的各个乐章,它是红花,引子、回旋等等都是绿叶,只是为了让红花更加夺目。可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是花开数朵各表一枝,却群芳斗艳时能辉映成同一片灿烂。音乐会进行的过程中,塞尚的画作在我的脑子里进进出出。当然,斯特拉文斯基看到的世界,不像塞尚那般温柔,而是尖锐。《火鸟》,与老柴的白鸟(《天鹅湖》)并肩于世的这一只红鸟,迪图瓦带领乐团已经将其处理得很柔软了,可我刚刚想在温柔中陶醉一会儿,旁逸斜出的音符,叫人听得惊心,怕是脊背要渗出汗珠来了。至于《春之祭》,“我像见到一个庄严的偶像崇拜仪式,年老的智者们围成圈席地而坐,眼看一名少女舞蹈直至死亡,他们要把她作为春神的祭品。”——作曲家的自白,已经为这部作品定下了基调,可是伤感而不绝望,是我于5月8日听到的费城交响乐团版本的《春之祭》。作品首演于1913年5月,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朝夕之间矛盾积聚的结果,所以,在创作《春之祭》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的社会问题不能不影响到作曲家,那一代人的可贵之处,就是对未来始终乐观,这信心,我在《春之祭》里听到了。

费城交响乐团很好地传递了作曲家心血之作里所有的情绪。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费城交响乐团版的斯特拉文斯基吗?那就只能是“气宇轩昂”了,这得益于乐团强大的管乐,尤其是铜管“军团”,数量是威风凛凛,质量是声声入耳。那个有一点儿胖的女孩,她手里的圆号仿佛是她身体的一部分,难怪上半场结束时迪图瓦要指挥全场观众把特别的掌声送给她。顶级乐团的另一个好——上帝保佑,这次我的座位紧挨着舞台,500元,惠而不费——你是真为他们着急,迪图瓦已经站在指挥台上了,他们还松散着,可迪图瓦一抬手臂,漂亮的声音瞬间喷薄而出,并在几分钟里把听众的情绪调动到最高位,所以,音乐会的序曲、伯恩斯坦的《坎迪德序曲》我们听得那么带劲!

迪图瓦,这个法国人,年过七旬了依旧是帅,切举手投足间招招是真功夫。一场音乐会两个多小时,你就盯着指挥吧,他那堪比舞蹈的动作刚劲得叫人心生崇拜。老帅哥有意思,手舞足蹈间翻乐谱竟要手指蘸上口水;每每去后台休息,走到我坐的D区,一定要右手按按领结,然后抬头微笑冲我们点头。

老帅哥迪图瓦以指挥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在世界乐坛上声誉鹊起,此回在东方艺术中心,斯特拉文斯基的气场营造得如此强劲,加演他同胞拉威尔的作品《达夫尼和克罗埃》,我懵懂一听,以为还是斯特拉文斯基呢——可见,于音乐,我的修行刚刚起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