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足石刻——圆润得失了血性

(2010-01-29 09:54:47)
标签:

杂谈

决定在这个时间去重庆,是瞬间的决定。订妥机票把计划发给重庆的朋友,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去大足看石刻。

去看过洛阳的龙门石窟和大同的云冈石窟。对龙门石窟的印象犹如通往石窟的长长的甬道,宽阔、整齐、斧凿从而缺乏灵动的艺术气息。以为石窟就应该这样。转天到大同看云冈石窟,路不好,煤城大同连天空都呈煤色,而刚刚读过的大同作家曹乃谦的短篇小说集《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不用想就盘踞在脑子里:淳朴、自然、愚昧、有些脏。这些种种,让我未见云冈的石窟就已经在眼前有了一道阴翳。可是,第一窟的壁立像弥勒,就让我震慑: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到底是带着少数民族血性的艺术家的作品,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大尊的倚山挺立,有敢叫日月为我增辉的气魄;小幅的深藏洞穴,衣袂飘飘尽显婀娜风姿。朴厚、本真、没有羁绊、敢于表达是我在时隔三年后想到云冈石窟后蹦入脑海的形容词。至于煤灰扑撒到雕像上从而让雕像看上去有些黑,你能想象科隆大教堂外墙的旧色被清洗一新吗?有了这些粉尘,云冈显得格外沧桑。从公元453年到现在,恐怕也只有石头经受住了风吹雨打、兵燹战火后还能与我们一起见证未来。

对龙门石窟的遗憾以及对云冈石窟的惊诧,让我在去大足石刻的路上很忐忑。

1月22日,坐在宾馆里的阳光餐厅里享受早餐,听到屋顶被水珠拍打得丁冬作响,抬头望去,雨很大。心里一紧:还能去大足吗?朋友开着好车冲破雨帘行驶在重庆到大足的高速公路上。还没出城,就堵车了,心里急可车并不因为我们着急而能另辟蹊径,看见大足的路名以及刀具和鲫鱼的招牌,已将近12点。还要到荷花山庄吃午饭!如谭鱼头的火锅,麻辣排骨、莲藕猪脚汤……在重庆,到哪一个角落吃饭,都不会辜负你的味蕾!

大足石刻!现在,我已经站在宝顶山大足石刻群中间。宝顶石刻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在其总体构思下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和所有到过宝顶山的人一样,我站在六道轮回的雕刻前无法迈步。有些东西,不是因为你信或不信而敲打你的灵魂,而是东西本身就有雷霆万钧之势,比如这幅六道轮回雕刻,我从圆心开始一格格依逆时针方向往外细细研读,还没有从敬畏中回到现实,迎面而来的是详尽的刻画着天堂和地狱景象的“连环画”——从北魏到北宋,中间隔了700余年,隔绝的不仅仅是时间这一维,还有对石刻艺术的理解。相比于700多年前云冈石窟,大足宝顶山石刻显得那么世俗、那么在意功名得失,抛开石刻表达的内容看赵智凤的艺术表现力,与宋词丰沛的千姿百态的情感不同,大足宝顶山石刻则中规中距,线条非常圆润,可是,也正是这圆润,框住了艺术家的想象力——我这样感觉。

那组“牧牛图”,教化的意味多么强烈呵。

那尊千手观音,修则修矣,何必挂一张拍得叫人哭笑不得的照片让游客过到此一游的瘾呢!

 

大足石刻——圆润得失了血性

六道轮回

大足石刻——圆润得失了血性

天堂与地狱

大足石刻——圆润得失了血性

牧牛图(局部)

大足石刻——圆润得失了血性

佛像远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