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玛德莱娜幸焉不幸焉?

(2009-11-09 14:42:41)
标签:

杂谈

终于在心理咨询师考试结束后让自己的心愿得以满足,看了这部我向往多时的电影《黎明前请把悲伤终结》。

玛德莱娜刚刚出场的时候,与妹妹一起和着爸爸哥伦布的琴声唱歌,歌声清亮、形象明艳——我觉得随着影片的进行,玛德莱娜会成为光芒四射的明星,因为我知道这是一部关于音乐和音乐家的电影。

可是,玛德莱娜这朵蓬勃的昙花只在影片开始的时候绽放了刹那,就慢慢萎靡下来。如果没有马莱,影片的男主角手执灌满爱情浆液的洒水壶尽情地浇灌玛得莱娜,也许,玛得莱娜成就不了昙花的浓艳,可她会是一束紫丁香,开放的时候不如昙花那般热烈,却是幽静、优雅地散发着女人特有的气息。没有假如,有的是玛德莱娜产下与马莱爱情的结晶一个死婴后在无尽的思念中慢慢委顿,并在唤不回被金钱和地位锈蚀的马莱的爱情后黯然抛弃了这个世界。

我一直在想,影片的编导设计这样一个人物究竟赋予了她什么责任?没有玛德莱娜,母亲死后父亲还能够“躲进小楼成一统”完成那一曲曲震颤人心的作品吗?《泪》、《悲哀之墓》……没有玛德莱娜,对马莱有那么深成见的哥伦布,会收下他做学生吗?没有玛德莱娜那哀告的哭声,哥伦布能说出“你的琴声还不如我女儿的哭声”这句点醒马莱音乐直魂的话吗?没有哥伦布这句对马莱而言是醍醐灌顶的提示,马莱当不了皇宫的乐师,更不可能修炼自己的技艺及对音乐的理解到哥伦布能够认可的地步,从而完成与老师合奏一曲《悲哀之墓》心愿,从而能够将悲伤终结在黎明到来之前。

原来,玛德莱娜是影片的枢纽。

枢纽是什么?是门上的转轴。我们说一扇门真是漂亮,会指这扇门的转轴吗?在音乐的世界里,女人就是这转轴呵,《黎明前把悲伤终结》中,是玛德莱娜和她母亲的生命,催生了哥伦布的《泪》和《悲哀之墓》以及马莱的《梦中女孩》,我相信这不是电影中才有的细节,奥芬巴赫的《杰奎琳的眼泪》不也是一个叫杰奎琳的女子不能忘情于作曲家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这份浓郁的感情启迪了奥芬巴赫,才有了这曲泣血的悲歌吗?

无从问起,但是,我还是想问问玛德莱娜和杰奎琳,你们是要与你们爱的那个人肌肤相亲到白头还是要音乐史上的标签?没有答案,所以,我不知道《黎明前请把悲伤终结》让全世界热爱电影和热爱音乐的观众和听众认识了马德莱娜,是马德莱娜的幸运?还是不幸?

电影观众也好,爱乐者也好,因为马莱和奥芬巴赫有了马德莱娜和杰奎琳这样的红颜知己,我们才有眼福和耳福看到这样的好电影和听到这样的好音乐,让我们被混浊的空气污染得辨不清颜色的心灵得以暂时的净化。

可是,到底心有不甘,女人为什么就只能是这个世界的点缀?在普鲁斯特传世之作《追忆似水年华》里,马德莱娜干脆成了一种陪伴人们午后茶憩时的小点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